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哪些关键点?(下)
第一财经| 2023-02-01 18:50:32


(资料图)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五个关键点

为稳住2023年经济大盘,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2023年,财政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快疏通制约发挥政策效用的关键节点,更有针对性地加力提效,着力扩大内需,更大力度地拉动投资与消费恢复。

提升财政政策各项措施落地效率,着力推动企业与居民收入恢复增长,尽快改善市场主体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保障企业与居民收入增长是加快投资与消费恢复的基础。2022年,一系列组合式税费政策已落地并执行至年末,部分减退税政策甚至延续至2023年年末,税费政策的后续增量空间可能相对有限,进一步发挥纾困政策的实际效果更需要从其他角度入手。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导,精简减退税审查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当前,在稳健货币政策降息决策面临较大外部压力时,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部分责任,继续增加财政对企业信贷的贴息支持,尤其是针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所支持的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行业、“三农”、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支持政策。应加快推进与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用好1万亿元的担保额度,适度降低对被担保企业的条件限制,增加融资担保额度。保证居民收入与就业,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继续加大财政对稳岗就业的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吸收高校毕业生或失业人员;加大对贫困人口、低保人员、失业人员的帮扶救助。同时,财政政策也要做好预期管理,加强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沟通,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经营难题;调整落实各项政策进度的披露要求,加强财务公开系统建设,提高透明度,向社会传达健康高效的财政管理信号。

加大刺激需求增长的直接政策工具操作力度,创新政策工具。一是加大装修、家具家电、房屋、旅游、餐饮、购物等消费券的投放力度,增加额度,延长使用期限,进一步扩大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刺激效果。二是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就业、技能学习、创业等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大对粮食、蔬菜等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能力;进一步加大鼓励生育政策执行力度,增加二胎、三胎的生育补贴及托育补贴,政策支持设立专业的婴幼儿托育机构,降低运营成本,做好相关职业培训;鼓励国有国资企业适度增加就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等群体就业,发挥国有国资企业的特殊优势,鼓励其主动承担相关社会责任。三是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盘活存量资产,做好在用资产使用价值统计,减少现有资产的重新过度配置,做到物尽其用;以不高于市场的优惠价格出租或共享仓库、会议室、办公楼、实验室、机械设备、仪器设备、可民用的技术等国有资产或技术,在直接降低相关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盘活国有资产,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四是鼓励党政机关等团体灵活动用长期未使用的存款;建议适度调整科研经费、会议费、招待费等的使用范围,允许长期闲置的存款在预算科目间灵活调剂,着力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地方政府临时性、结构性的资金紧张问题,充分发挥动用闲置资金推动需求扩张的直接政策效果。

进一步放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政策限制,优化投资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发挥财政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托举作用。选择性放宽燃料油、燃气、电力、自来水、烟酒、盐业等部分行业的民间资本投资限制。适度放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对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降低隐性门槛,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吸收民间投资参与基建与新基建项目,补充项目资本金,加快项目落地步伐。在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同时,吸收民间资本也将进一步增加民营企业的市场供给能力,带动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发挥好重大项目对民营经济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减、退税支持力度,落实好民企各项纾困政策,减轻其负担;利用贴息工具,增加对民营企业贷款的财政补贴力度,扩大政府性融资再担保业务范围或增大业务规模,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持续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提升政府项目竞标透明度与规范化;保证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加快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自由流动;提高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关注度,建立系统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弥补政务服务不足之处,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合理调整土地拍卖规则,加快土地市场恢复,保持财政可持续性;加大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支持居民购房消费,提升房地产市场整体活力。与房地产行业发展相关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十二种税的税制调整,向居民发放购房消费券以及调整土地拍卖制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规则等。其中,税率调整的程序相对复杂,需要中央与地方、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还涉及立法问题,短期内通过调整税率促进房地产恢复的难度较大。当前大规模发放购房消费券和及时调整土地拍卖规则加快土地市场恢复,可能是更高效的政策工具。简化竞拍规则,优化评标办法与报价方式;调整房地产企业的参拍门槛和拿地成本,合理降低联合拍地企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出资比例,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土地市场;适度下调保证金缴纳比例,延长缴款时间,降低竞拍溢价率上限,减轻参拍企业的资金负担;调整流拍地块的配套设施建设要求或其他附加要求。

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多渠道拓宽收入来源,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使之相互协调匹配;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种,优化所得税、房产税、消费税等的计征方式与征收范围;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化预算管理制度,挖掘预算管理潜力,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与问责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多维度政绩评价体系,全方位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利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财力下沉,为县市级地方政府持续落实各项政策提供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做好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支持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处置或运营闲置资产,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扩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使用收益等非税收入,制定科学的激励与考核制度,强化监管,杜绝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沟通协调,适度延长已投重大项目配套融资的还款期限;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再融资规模,及时置换到期债务;稳步推进城投公司发展,支持其发债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展望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更有针对性地释放积极财政政策效用。一是财政赤字率应安排在3.2%或以上水平,广义赤字水平不低于2022年,保持一定规模的财政支出强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围和延期税费政策,针对性地加大力度支持薄弱环节,尤其是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要加快收入恢复,推动需求增长。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应与2021年和2022年不相上下,保持重点项目投入力度,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与消费的有效拉动作用。四是应将部分财政资源适当地用于企业员工薪酬保持方面,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消费增长,同时增大转移支付对民生领域的直达规模。五是应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转移支付,加大对转移支付结构用途的指导,加快财力下沉,加大在基本民生和薪酬保障方面的政策指导和管理。六是应进一步挖掘国有经济有关实体所积累的财政资源,结构性地用于急需支持的领域,发挥好关键性作用。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