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西,河之东;山环水绕,崇山峻岭。山西省千沟万壑的地形条件,使得山西拥有众多的河流,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使山西成为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 13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 13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7.8%。山西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海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漳河、滹沱河、大清河,素有“华北水塔”之称。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丹)河、涑水河和大清河等“七河”流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山西国土总面积的72%,是三晋大地上的重要河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环保意识”尚未萌醒。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定位的山西,在国家提倡“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引下,山西各地的大小煤矿、工业项目大干快上,一时间,三晋大地的窑口比比皆是,炼焦炉、小铁炉,高炉林立,乌烟瘴气,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水污染严重,部分河流干涸断流。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对“七河”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结合七条河流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水资源等因素,实施“一河一策”,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先行,以河长制为抓手,高效节水、多策并举解决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径流衰减、植被退化、水体污染等河流生态问题。
宏伟蓝图,规划先行
治河先治汾。2015年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启动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2016年4月,与水利部联合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经过几年努力,汾河流域治理卓有成效。有了汾河流域的先行治理经验,2017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丹)河、涑水河、大清河(唐河、沙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2017—2030年)》,启动了“六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2018年9月印发《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提出了创新六大机制,实施六大工程,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推动“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2019年编制《汾河全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1年1月,时任省长林武签署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这是山西省通过立法形式,加快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稳步推进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的有力举措。
“七河”生态修复规划总投资约2760亿元,其中汾河投资1130亿元,水利投资570亿元;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六河投资1630亿元,水利投资1123亿元。
因地制宜,“一河一策”
结合汾河流域生态情况,坚持节水优先的原则,通过科学配置水土资源,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依托已建成的万家寨引黄、禹门口提水、和川引沁入汾,以及正在建设的山西大水网中部引黄和东山供水工程,实施“五水济汾”,通过大水网向汾河流域调水,增加地表水资源量,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在汾河干流及两侧低洼地带,恢复和建设一批能调蓄径流的“珍珠串”蓄水工程,恢复水域湿地,重建流域水系,加大地下水的补给力度。依法划定汾河及9大支流源头保护区,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增加溪流,兴水增绿。严格控制流域内地下水开采,依法关停泉域重点保护区和汾河9大支流河源保护区内的煤矿,强化8个岩溶大泉泉域和地下水系的保护。在山丘区大力实施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平川区控制污水排放,加强污染防治,对太原城区10条汾河支流全面治理,拦截污水,强化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
针对桑干河的生态状况,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百万亩牧草基地,积极发展畜牧业和冷水鱼养殖业,并实施牧草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措施。在神头泉域范围内全面实施关井压采;同时调引黄河水,在桑干河干流两侧的盐碱滩上,建设蓄水水域和湿地,净化河道水质、补充流域地下水;建设天(镇)阳(高)盆地生态调水工程,利用朔(州)(大)同盆地最下游册田水库的富余水量,解决天阳盆地水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
加强对滹沱河上游清水河和坪上泉水资源保护,提高忻定盆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增加地表径流、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建设龙华口调水工程,解决阳泉市煤矿采空区长期积聚的“老窑水”导致娘子关岩溶水源地矿化度和硫酸根离子严重超标的问题。
加大漳河沿岸的废污水处理力度,控制漳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河道两侧建设污染大的煤化工企业,减少河道水质污染。加大张峰水库地表水用量,提高工业水污染综合防治能力,以解决沁(丹)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径流量小、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加强涑水河污染防治、控制污水排放,加大废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力度,实现污水资源化;依托大水网小浪底引黄工程,将农业灌溉输水与河流生态补水结合起来,加大河道基流,改善河道生态。强化对大清河河源泉源重点保护,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加强河流水质监管。
河长上岗,牵头治理
2017年,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河长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总河长、省级河长,进一步落实河流治理责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河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体系,全省1.8万余名河长上岗。河湖长制的实施,为河流流域的生态修复建起了一道保护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山西省着力构建“河湖长+河湖长助理+巡河湖员”工作模式,市、县、乡、村各级河湖长和巡河湖员积极主动巡河、护河、治河,加大对非法排污、设障、采砂、围垦、倾倒废弃物和侵占水域岸线等各类涉河湖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流水质明显提升,群众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意识明显增强。
多管齐下,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共完成投资36.7亿元。实施了汾河干流中游核心区段15座蓄水闸坝建设、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四期建设、太原城区北沙河等八河治理工程,汾河干流24个水量水质监测站建设,汾河新二坝工程、一坝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生态治理工程,打造了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桑干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在“十三五”期间累计下达投资19.9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1.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74亿元。按照国家批复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重点开展了农业高效节水、神头泉域保护、在桑干河干流建设蓄水水域和湿地、建设天(镇)阳(高)盆地生态调水等工程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
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治水。多年来,山西水利人心系人民,始终不渝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如今,“七河”流域绿树成林,郁郁葱葱,山水相伴,溪水长流,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心中向往的去处。相信不久的将来,三晋大地定会重现山青水秀,风光如画,令居者自豪,闻者向往,来者留恋。(李东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