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讯!安之居里居之安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2-10-25 18:48:24

甘肃省定西市山多,人们依靠着山生产生活,却也被山所累所困。定西全市生态避险搬迁,都是围绕着山开展,书写的是人与山的故事,改变的是山上人家“安居”的变迁历史。


(资料图)

双喜临门 生活新起点

这个十月,岷县十里镇铁关安置点的搬迁户王仲才和妻子朗荷花格外高兴。国庆节这一天,他们搬进了新居;10月8日,他们的儿子新婚。

双新之家,双喜临门。

多少年,他们都没有这么高兴了。

王仲才一家原先住的地方叫折家山,是一座山脉衍生的独山。山上住着十几户人家,两边临崖,仅有一条1米宽的山路蜿蜒曲折地连通着村庄与外界。折家山的十几户人家祖辈都以种植中药材为生,从种植到出售,都是肩扛手提,费时费力。生产之苦尚能忍受,生活之痛须臾不能忍。王仲才住的房子是土坯房,每逢下雨,山上泥水俱下,淹没半个院子,一家人要躲到高土台上。多少年,他们生怕整个村子带着自己的家园一起崩塌。

今年,定西市启动生态避险安置工作,十里镇在铁关村选址建房,安置搬迁群众。安置点地势开阔平坦,处于红色旅游专线上,交通便利;毗邻搬迁点就是产业园区,群众就业方便。

铁关是战国秦长城的西起点,将秦汉文化主题融入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延续了秦汉文化的建筑风格。王仲才的安置房是带有独立小院、两层高的自建房,6个卧室,2个客厅,一厨一卫,装修精致,舒适自然。

“如果不是政府组织搬迁,我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妻子朗荷花笑着说,“再也不担心房子被水淹了。”

自从搬进新房,朗荷花变得爱笑。

笑,成了搬迁户表达自己美好生活的方式。

知足感恩 生活更美好

“额头屲”是漳县武当乡邓家里村景家门社一座不大却小有名气的山。山下住着14户人家,人们沿着曲折的小路从家里到地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种植粮食和中药材,自给自足,日子过得安逸自在。

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发现额头屲的后山上出现了一条几厘米的小裂缝,最初没有在意,武当乡将其列为地质隐患点。土坯房里的日子依旧如常,人们只是在闲聊的时候偶尔说起。

今年6月12日凌晨,山上滚落的土块和土块砸落的巨大响声,惊醒了睡梦中的14户人家。惊魂未定的人们跑到后山,发现那条小裂缝已经变成了宽3米多的大裂缝。

武当乡第一时间将14户人家纳入生态避险搬迁。在离“额头屲”不远的一处山湾平台地上,安置点很快投工建设。

56岁的景付忠就是搬迁户中的一员,那次山体崩塌砸坏了他家的3间土坯房。他家新建的房子是3间砖混结构的套房,装修精致;院子里一个花园和水冲式卫生间,设备齐全。

“搬迁点距离原来的地方不远,生活质量却好了一大截。”朴实的景付忠说,“我享受了政策,得到了帮助,要知足,要感恩。”

他感恩的方式,就是义务投工到搬迁点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中。武当乡在搬迁点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文化舞台等配套设施,他和搬迁户们积极义务投工投劳,让自己将来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受到帮助,得到实惠,知足感恩,向着更好的生活努力。

山高人为峰 不走寻常路

​定西市安定区海拔最高的乡镇。

沿着一条柏油路缘山而上,行程35公里,便到了高峰乡贡马村。贡马在明时肃王向朝廷进贡马匹,村名由此而来。

今年60岁的高海洋是搬迁户中的一员。以前,他家6口人住在山脚下的3间土坯房里,房子年久失修,墙体裂缝,加之地表水丰富,房屋潮湿。最让他担心的是山上下来的大水:“最害怕的就是打雷下雨的时候被水淹。”为此,高海洋举家在外务工,但是雷雨天气,他还是担心自己的家被水冲走。在高海洋所居住的自然村里,和他一样的搬迁户有5户。

“搬迁到新居后,心里踏实了。”

从山下搬到山上,从“担心”的地方搬到了“安心”的居所,高海洋和同乡人的生活开始了新的起点。

贡马村生态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上,有23户搬迁户。一砖到底的四合院,推开院子的后门,是配套的养殖圈舍。高海洋也不再去外地务工了,买了6只羊,翻耕家里荒芜的5亩耕地,准备种植高原夏菜,发展养殖和种植产业。

“从搬迁户摸底排查,到搬迁点从选址,再到搬迁户入住,短短4个月的时间,贡马村生态避险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建出了高峰乡的新高度,体现了高峰新速度。”高峰乡党委书记李世福说。

山高人为峰,人往高处走。新的起点,生活节节高。

花香映着好日子

南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渭源县重点打造的现代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南谷玫瑰园是示范园里一处温馨而浪漫的去处,种植卡罗拉、罗德斯、高原红、艾莎等30多个鲜切玫瑰品种以及芍药、非洲菊、满天星、香水百合、小雏菊等12种草花品种。

一片花香中,生态避险搬迁户包志军搬进了南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环境雅致,生态良好。

包志军的搬迁安置房是一幢徽派建筑风格的独栋小二楼。实木地板,木质装修,厨卫方便,配套齐全。“与之前破旧的土坯房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包志军的喜悦溢于言表。

宽敞舒适居住条件之外,是惬意自然地工作。包志军和妻子都进了南谷玫瑰园务工,他种植玫瑰,月收入3000元;妻子包装花束,月收入2700元,对于“80后”的年轻夫妻,这无疑是“最浪漫的事”。

在一片花香中,生活是甜的。(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张虎强)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