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1倍多,同比名义增长16.2%。
(资料图片)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报告(2022年)》)
新冠疫情非但没能阻挡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反而在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方面为后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从最初的信息化、在线化,到移动化、网络化,再到今天的数字化、智能化,过去20年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20年,也是中国ICT产业蓬勃兴起的20年。
同时,时代也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字技术服务企业。十年十倍的软通动力,位列其中。
10年前,软通动力的收入还不到20亿。2021年,软通动力营业收入达到166.23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15%,线性外推,今年全年软通动力的收入将超过200亿。
妥妥的十年十倍,那么未来呢?软通动力会是Tenbager选手吗?
01“三级火箭”已就绪
看未来之前我们先回到眼前。
软通动力主要提供端到端的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和数字化运营服务,覆盖通讯设备、互联网服务、金融、高科技与制造及电力、地产、物流、消费品与零售等多个行业。
2018-2021年,软通动力营业收入分别为106.05亿、129.99亿、16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9%、22.58%、27.88%。
可以清楚地看到,软通动力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这也是成为Tenbager的必要条件。
分产品来看,软通动力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数字化创新业务、通用技术服务和数字化运营服务三个板块,其中数字化创新业务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咨询与解决方案业务和数字技术服务。
上述每一个板块营收都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中。其中,较为成熟的通用技术服务增速相对较慢,2021年仍然达到17.84%;咨询与解决方案、数字技术服务两项收入去年增速分别为31.67%、38.67%;数字化运营服务增速达61.38%。
从盈利的角度看,同属于数字化创新业务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数字技术服务,毛利率最高。而这两项业务也是过去几年增长较快的板块。
软通动力分业务毛利率(来源:海通证券)
通俗理解,软通动力的业务可以分为“三级火箭”,第一级是传统业务通用技术服务,第二级是战略新兴业务,第三级是数字化创新业务。
目前的态势是——通用技术服务贡献“基本盘”;战略新兴业务开始挑大梁,且盈利能力更强;最后是数字化创新业务,营收占比较低,但增速较快,有望接棒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02如何持久续航?
问题是,“三级火箭”能载着软通动力飞多久?
纵观中国ICT行业,多数公司聚焦在某个特定行业,而能做到深入多个行业的仅有软通动力、中软等少数公司。
目前,软通动力已在全球40余个城市设有近百个分支机构和超过20个全球交付中心,服务超过1000家国内外客户,其中超过200家客户为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
软通动力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行业巨头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覆盖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所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50家保险公司、31家央企财务公司。
在数字经济领域,软通动力是覆盖行业最广泛的公司之一,客户数量多、客户横跨的领域也多,这也就使得软通动力能够深入到不同的场景中,这是产业数字化不可或缺的能力,甚至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掘金数字经济的“核心能力”。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2018-2020年软通动力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7.04%、68.55%、69.88%,到2021年,这一数据下降为64.09%。
虽然软通动力服务了非常多的大型客户,但实际上公司对头部客户的依赖却在降低,这为软通动力业务的持续发展增加了一层“安全垫”。
海通证券的研报指出,由于企业数字化的需求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软通动力所提供的服务难替代、粘度高,易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事实上,软通动力与前五大客户的合作时间均超过或接近10年,并且从未间断过。
头部客户示范效应,客户数量多、粘度高,客户横跨领域多,这些要素为软通动力业绩的“持久续航”提供了强力支撑。
03“蛋糕”争夺战
不过,软通动力并非没有烦恼。
数字经济的“大蛋糕”吸引的新玩家越来越多,除了软件类公司外,互联网巨头亲身下场扎进产业互联网大潮中,一些传统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在亲身实践并孵化独立项目,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制造业巨头富士康孵化了工业富联、三一重工孵化了树根互联,这样的案例在传统行业内部比比皆是。
竞争越发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经验和场景的理解能力外,技术能力是IT服务行业比拼的关键。事实上,技术正是软通动力安身立命之本。
目前,软通动力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信息安全领域,汇聚技术专家,结合前沿技术与业务发展,建立了不同的能力中心进行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创新探索。
软通动力建立了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市政府认定的工程、技术实验室及研发中心。
截至2021年底,软通动力拥有135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1项专利。
近年来,软通动力的研发投入节节攀升,3年多接近实现了翻倍增长。2021年,软通动力研发投入达10.4亿元,同比增长17.58%;当年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103人,同比增长16.56%。
这在整个行业处于什么水平呢?2021年,在A股申万IT服务行业118家上市公司中,软通动力的研发投入总额和研发人员数量均排在第7位,牢牢处于头部位置。
申万IT服务板块2021研发投入总额前十强(来源:同花顺iFinD)
申万IT服务板块2021研发人员数量前十强(来源:同花顺iFinD)
而在后续人才储备方面,软通动力结合业务实践构筑了选、用、育、留全过程的人才供应链管理及赋能体系,以产教融合的理念,加强人才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专业化协同育人服务体系、丰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远程云教育平台等方式不断强化人才的供给与培养,为中高端人才培养蓄力,实现对产业人才的“精准需求、精准培养、精准供给”。
公开信息显示,软通动力正计划投入6292.92万元建设集团人才供给和内部服务平台升级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软通动力的人才供给能力,同时也将进一步升级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
可以预见,在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下,软通动力的技术壁垒将不断加固,公司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04继续冲击Tenbager
最后回到行业视角,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023年我国数字化转型支出规模将达到5.2万亿,较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4%。
2019-2023年中国数字转型支出规模及预测(来源:华创证券)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则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规模达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45%。
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再到G端的数字化治理,整个数字经济的行业空间极为广阔,也是未来最为活跃的产业高地。
聚焦到证券市场,安信证券策略团队的研究发现,参考美股变化,相较医药股,日常消费股的天花板更早到来,与渗透率以及附加价值有关。科技成长股方面基本上在硬科技(半导体)和软科技(互联网)间切换。按此经验,A 股未来十年十倍股应该也是从消费逐渐转向医药、信息技术领域和制造业。
在轰轰烈烈的数字经济大潮下,为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底座”的“使能者”的春天毫无疑问已经到来了。而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大厂已经取得了诸多先发优势,承接过去10年的发展势头,软通动力有望向Tenbager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