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二线城市城镇化进入后期,城市产业基金有着可观的发展机遇和规模增长潜力。
近日,1500亿元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和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成立,这也是今年以来最大的母基金,“剑指”构建万亿级的产业发展基金群。其中,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服务广州科技创新战略,联动社会资本,将用几年时间形成超2000亿的创投基金集群,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
(资料图片)
近年来,科创产业基金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聚焦科技创新主题的投资基金,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也是资本市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重要枢纽。
基金搭台:资本“活水”加速流入科创行业
纵观海内外创新型经济体的发展史,背后往往有着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支持。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量身定制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创新制度,为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汇聚起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更进一步的发展。
如今,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支持我国创投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正持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今年以来,已有多地表示将“重兵”布局产业基金群——不约而同的是,我们都能看到科创产业的身影。
@广东: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基金总体规划正式公布,将统筹设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的“20+8”产业基金群,打造新千亿基金群。
@安徽:提出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聚焦高科技领域和未来产业。
@浙江:将推出迭代产业基金3.0版,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支“专精特新”母基金,每支基金规模不低于100亿元。
通过各地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力,科创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活跃力量。
种子基金:让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密码
在政府搭大台、引导科创产业基金的案例中,合肥无疑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典型。这座近十年来飞速崛起的“风投之城”,凭借新兴产业的爆发性,不仅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跃升,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也今非昔比,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有10余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二。
不过,目前合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关键指标与头部城市比仍有较大差距。
如何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让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去年,合肥市种子基金第一次合伙人大会暨第一次投委会召开。投委会审议了来自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10个科技成果项目。种子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为国有企业出资和政府引导母基金出资。
种子基金的设立,便是合肥发挥国有资本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的最新探索之一。
再往前回溯,早在2014年,合肥市就设立了天使基金,由市属国企出资,以直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如今已培育出科威尔、芯碁微装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而在天使基金的投资实践中,合肥市也摸索出一套国资背景基金市场化运作、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有效打法。
从天使基金到种子基金,发挥引导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为科创投资;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这是“合肥模式“在科创产业基金上的有效“玩法”。
复星蜂巢:积极参与政府引导基金的合作
无论是前文提到的,刚刚设立今年以来最大母基金的广州,还是凭借“基金+科创”打法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合肥,都是复星蜂巢的深耕城市。
在合肥,由复星蜂巢打造的、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的“金融科创蜂巢”云谷金融城,重点围绕金融科技、金融服务和企业总部三大产业方向,和合肥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完整金融产业链。
今年,复星蜂巢还将与合肥继续深化在产业投资领域的合作,包括打造区域总部中心、推进产业合作、加强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基金的合作、加强海外创新资源引进、打造高端智库、促进人才交流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拟采用“基地+基金”模式,推进研发中心、产业深度孵化平台、人才小镇建设等。
而在1500亿元规模的广州产业母基金和500亿元规模的广州创投母基金成立大会上,复星也明确表示,未来将尽全力深度参与到广州产投基金的发展中,“希望与广州产投联合南沙、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等区的金控平台共同建设新动能基金,让更多好产业和项目聚集广州、服务广州。”
除了合肥、广州之外,目前复星蜂巢结合经济、人口、产业、市场等因素,已经在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成渝4大区域内共计15个城市,推动产业基金落地,匹配目标城市产业需求,并为企业持续提供落地所需的配套“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