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高峰提前 多地“双管齐下”备战保供
经济参考报| 2023-05-27 07:36:47

近期,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多地用电负荷攀升,尤其是南方区域负荷创今年以来新高,用电高峰提前到来。为此,各方加紧部署,从供应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备战“迎峰度夏”。一批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加快投产的同时,需求响应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资料图)

多地用电负荷攀升

5月以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用电负荷、用电量持续攀升。22日,南方电网最高负荷今年首次突破2亿千瓦,比去年提前35天。

“当前,深圳最高负荷已超过1900万千瓦,为今年以来最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3%。”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程韧俐表示,5月中旬以来,深圳用电需求增长明显。

在海南,受经济持续回暖、重点工业项目投产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攀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用电高峰提前到来。今年以来,海南电网统调负荷已五创新高,首次达700万千瓦,较往年历史最高值增长8.1%。

不只是南方五省区,近期全国多地用电情况都持续升温。例如,近两周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7775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升高635万千瓦。截至目前,5月份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4%。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看来,这背后的原因是经济生产加快恢复和气温的逐步升高。他表示,今年以来,多地经济形势整体向好,重点项目投产与建设加快,部分产业的用电需求明显提升。同时,线下消费较去年显著复苏,也拉动工商业用电负荷的上涨。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电力负荷还将继续攀升。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此前表示,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拉动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二季度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面对用电负荷持续增长的趋势,多方密集部署备战“迎峰度夏”,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国家能源局此前提出,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近日在调研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时强调,要强化电煤履约供应、运输服务、储备调节和储备基地建设,确保库存充足,加强与上游气源企业沟通衔接、确保天然气供应稳定;强化电力工程建设,争取在建发电项目尽早建成投用。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提前谋划部署2023年迎峰度夏工作,其中包括指导海南电网公司提前谋划265项迎峰度夏重点项目。

多家能源企业也抓紧行动起来。据了解,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的电力供应,南方电网已完成13条直流工程的年度“体检”,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的安全畅通。国家电网今年建设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239项,目前已完工60%,6月底前将全部完工。

孙传旺建议,积极推进省际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电网统筹科学调配的坚强作用,加大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协同互补力度,完善省际现货市场调配供需的机制。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多地都在加大电力互济力度。例如,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电力公司与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电力公司签署了皖浙2023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双方约定,将根据两省用电负荷特性开展电力置换互济,以支持两省迎峰度夏的能源保供。

提升需求响应能力

“电力负荷攀升与电力消纳困难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存在。一方面,电力负荷集中在某些时段,导致峰时用电集中,尤其受气温影响,负荷增长的短时速率加快;另一方面,谷时电力供给过剩,消纳不畅,甚至部分时段需要跨区送电,以平衡系统供需。”孙传旺认为,保供工作除了着力于供给侧以外,需求侧也应更积极地参与响应与调节,提高电力系统应对韧性。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两个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中,都新增了需求响应章节。

所谓需求响应,是指应对短时的电力供需紧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困难等情况,通过经济激励为主的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自愿调整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电力市场化建设不断深入,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的需求响应不断在综合城市试点或相关省份中应用推广。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出台了需求响应实施细则。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至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5%或以上。到2030年,形成规模化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结合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交易可实现电网区域内可调节资源共享互济。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指出,这两个政策发布预示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需求侧资源也将成为缓解缺电、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综合能源服务商、地方配电网等将拥有更多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电厂等新业态也将得到发展。 (记者王璐朱涵)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