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争做“三个排头兵” 世界今日报
天眼新闻| 2023-06-17 21:10:48

国产首台套辊底炉,宽约3米,长100多米,像条工业巨龙,正在轰隆隆地工作着。监控室内,工程师盯着6块大屏幕和6个监视器目不转睛,双手熟练地操控着70多个按钮。生产线上,一块块巨型铝合金板材滚滚而来。这是记者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南铝加工”)看到的景象。这里生产的高端铝材“上天下海入地”,广泛应用于天上遨游的火箭、海里巡航的船舶、地上驰骋的高铁。

南南铝加工是一家铝精深加工企业。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南铝加工,了解企业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船舶等领域高性能铝材产业情况,指出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

“6年来,我们牢记‘三个排头兵’的使命责任。做高端铝材,首要的就是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南南铝加工副总工程师何克准说。他曾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介绍过企业前沿产品。如今,这位“80后”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带领年轻的航材团队攻关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生产技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铝是世界上产量和用量仅次于钢铁的金属。高端铝合金材料导热性好、易于成型、比重轻、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轻工、通信、电子等领域。但是,一些高精尖铝材生产技术长期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

“过去,宽幅铝合金板材无法自主生产,给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带来制约。”何克准告诉记者,宽幅铝合金板材是我国航天工程的关键结构材料,自主生产关键材料是建设航天强国必需闯过的关。“冷却水参数对大规格高品质铝合金铸锭生产有重要影响。然而,水温、水质和流量等参数,我们当时全部无从得知。”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怎么办?航材团队不服输:“国外能熔铸,我们也一定能!”3个月攻坚,他们扎根生产线反复研究,磨坏了一双又一双劳保胶鞋,埋头实验室调整参数,奋战过一个又一个通宵达旦,历经700多次攻关,开发出可移动刮水环铸造技术,一次性成功铸造世界最大规格7X50铝合金扁锭。7X50、7X04、2X19、2X24……这些外行人看着陌生的合金牌号,镌刻着南南铝加工自立自强、推动我国跨入少数能生产航空航天关键铝合金材料国家行列的坚实足迹。

不仅不再被“卡脖子”,还将拥有自己的“杀手锏”。“设备从国外引进,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国外技术人员维修,还要向对方提供一些关键数据。”南南铝加工冷轧制造中心副总经理卓义富向记者介绍,关键装备依赖进口,工艺需求和重要参数得等国外专家现场调试,不但成本高,时间上没保障,而且难以保护自己的技术安全。

“现在可不一样了!”顺着卓义富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5米多高、300多米长的大家伙,一眼望不到头!这正是我国首台套气垫炉生产线。“和此前的进口设备相比,国产气垫炉的辊子从230多根减少为100多根。可别小瞧这个数字,每少一根就意味着减少了一个质量风险点,对保障生产高表面产品的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在南南铝加工冷轧制造中心,工人正在操作机器调运铝卷。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供图

这是我国第一条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高品质铝合金板材连续热处理生产线,不仅突破了核心装备研发和制造方面的瓶颈,而且实现了性能优化升级,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

“排头兵,就要帮助我们的国家把发展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怎么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根本上要依靠创新。”77岁的张新明是南南铝加工的首席科学家,他20世纪80年代公派留学回国后,投身铝合金材料研究,如今坚持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见证了南南铝加工走自主创新之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探索和成果。

为“复兴号”轨道研发枕梁型材,支撑“中国速度”稳步攀升;为新能源汽车研制高性能汽车板材,挑战全球最高质量批量化生产标准,助力我国绿色发展;为高端电子产品提供关键材料,嵌入全球泛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新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南南铝加工获得授权专利159项,参编国家标准5项。“今天的中国是最肥沃的创新热土,南南铝加工有自信也有能力,为中国的自主创新贡献力量。”对未来,张新明信心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勇于创新创造给予了肯定。”谈起总书记的关心和鼓励,南南铝加工党委书记、董事长韦强感动又自豪,“总书记两次来到南南铝加工。2010年第一次来,看到的还是建材类传统产品;2017年第二次来,看到的已经是高铁、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类的新产品。如今,我们的多项技术达到领先水平”。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现代化蓝图。让新材料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铝材料大有可为。”韦强坚定地说。南南铝加工,正拥抱新时代新机遇,继续走好创新路,奋力争做排头兵。

记者手记:

坚持自立自强、勇于创新创造,南南铝加工的故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将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 《求是》

编辑 刘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