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矛盾调解还看老支书”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2-04-17 20:40:13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二三四五,矛盾调解还看老支书”。2021年,无定河镇结合乌审旗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的“三分吸附法”,借“外力”,生“巧力”,创新打造“老支书调解”工作室品牌,以政府购买的方式,返聘4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打造矛盾纠纷调处的民间品牌,撬动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力量。

顺口溜里“一二三四五”中的“一”是矛盾纠纷调解的一个目标:解决问题。“二”是老支书们的两大优势:群众威望高,了解基层情况。“三”是老支书们在日常工作中贯穿始终的“帮引教”三字方针。“四”是说四个支书四种不同的性格。“五”就是“五统一”即镇党委政府、村支部、当事人双方和老支书矛盾调解工作室五方意见统一。

2021年初,因涉及铁路、铁塔建设等经济补偿款问题,巴图湾村与包日陶勒盖村因村界不清形成的矛盾纠纷愈演愈烈,当事双方各执一词,又各有道理,牵涉范围影响着两村上千人。在这一起长达15年解决未果的矛盾纠纷中,四位老支书面对复杂难题,愈挫愈勇,倾力配合,分头行动,逐个击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连续作战一星期,不分昼夜奔走在两村交界第一线,最终促使双方做出让步,将两村聚在一起明确划分纠纷地界,合理分配了补偿资金,成功签订调解协议书,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为这起历时久远的纷争画上了句号,也让无定河镇“老支书调解”工作室名声大噪。

正如顺口溜里说的,四位老支书,却是四个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工作风格:朱志中风格激进,一针见血;刘建军开朗乐观,寓“调”于乐;田海军惜字如金,但言出必行;曹思平耐心细致,善于归纳总结。

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四人随叫随到,用他们朴实无华的乡音倾吐道理,用他们不再矫健的步伐奔走在调解一线。实际工作中,老支书们在“帮”上用心思,平时他们深入实地走访调研摸排纠纷,倾听群众心声,宣讲理论政策,热心化解烦心事,为大家主持公道,维护权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老支书们也不吝援手,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群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调解员,百姓生活中的贴心人;在“引”上下功夫,引用“六尺巷”等古典故事,引导人们宽仁礼让,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双方各让一步实现双赢,引导形成宽容礼让、淳朴善良的民风,进而为文明乡村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做出贡献;在“教”上作文章,将自身多年来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验、方法向更多的年轻一代人民调解员倾囊相授,“老带新”打造一支“老中青”三代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民调解力量,共同织密织牢基层治理网格。

“许多陈年旧事错综复杂,积怨已深,不仅需要耐心细心,还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才能一点点打开当事人的心结,调解少则五六次,多则达十余次,但做这份工作一定要有‘这个事情我一定能解决’的信心才行。”累计行驶里程超22000公里,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这是成立一年的“老支书调解”工作室交出的答卷。四位老支书在面对多方压力时凝心聚力干,案件陷入僵局时创新办法干,问题复杂棘手时敢于担当干,土路颠簸风沙漫天也要扑下身子干,不畏难、不怕累、不言苦,用心、用热情、用责任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了一桩又一桩烦心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而“老支书调解”工作室品牌的成功塑造,启发了无定河镇继续发现并吸纳热心、负责、主动奉献的乡贤、能人、榜样加入队伍,用“家乡话”办“家乡事”,推动基层治理、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持续壮大无定河镇基层治理力量,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增活力。(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郝怡璇 李赟)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