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独居老人的“24小时贴身保镖”,上门做饭、上门助浴、入户清洁,老人可“一键点单”……未来在郑州养老越来越“智慧”。
故事
独居老人的“24小时贴身保镖”
杜玉智老人今年86岁,独居在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街道办事处文联社区。4月4日,正在值守的金水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客服人员突然收到了安全预警后台发送的杜玉智老人的报警信息。这个信息表明,老人家的厨房燃气浓度过高。
客服人员当时第一时间拨打了老人电话,三次联系后仍然无人接听。在前期的服务过程中,客服知道老人的子女远在海外,随即将情况告知给文联社区托老站范站长。
据范站长介绍,她放下电话后立马前往老人家。到达老人家中后,老人告知她刚到家,手机不小心调成了静音模式,之前去医院输液了,忘记了厨房还煮着食物,结果时间过长,锅熬干了,触发了燃气报警,幸好及时关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住在政七街社区的马桂清老人也有过类似体验。3月23日,安全预警后台收到了老人长时间无活动的报警信息,客服人员多次拨打老人电话也无人接听后,两位工作人员上门查看情况。
“多次敲门,也没人答应。”社区工作人员又从邻居了解到,2小时前曾在小区内见过老人,应该不在家中。工作人员开始在小区内各个活动点挨个打听,四处寻找老人的下落,经过1个小时左右的努力找寻,终于在小区门口遇到了老人。
“你们真是认真负责,太感谢,太辛苦了。”老人表示一个人居住,孩子们在外地经常会担心。现在有了这24小时的贴身保镖,孩子放心了,自己内心也踏实多了。
探访
工作中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杜玉智、马桂清二位老人能够被“24小时保护”的“秘密”在于郑州市金水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该平台在老人家中安装如燃气报警、红外生命体征监测器等智慧化设备,如果居家老人通过主动报警或家里智能设备报警,平台会依次和老人、监护人联系,如果联系不上,会安排就近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长,或者就近居家服务人员、协调社区或楼栋长到老人家里查看情况。
“按照紧急情况预案进行处理。调度中心持续跟踪、记录整个服务过程。”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智慧养老平台坐席人员24小时轮岗,确保服务及时响应、依托线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居家上门服务人员等服务团队,精准调度,实现线上线下养老服务无缝衔接。
在丰产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大厅,有一处大屏,展示出这个平台的核心,“智慧养老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上显示着丰产路街道老人年龄分布、老人健康能力、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居家探访、智能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数据情况。在屏幕的最中间,则是老人分布的地图,一个个淡绿色的三菱锥代表着老人,地图上写着老人总数和老龄化率。
亮点
上门做饭助浴,老人“一键下单”
据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白新国介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低保、独居或其他困难老人提供服务,要进行上门巡视探访。
截至目前,丰产路街道上门巡视探访机制已覆盖793位老人,占街道老人(12738人)的比例6.22%,另外为87户老年人安装了200多台智能设备。
“我们会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说,老人档案包括养老服务需求、简易健康能力评估、基础健康档案。老人居住地、老人类型、慢性病、紧急联系人、6项简易能力评估等都是建档的内容。
白新国说,根据老人需求,养老服务中心推出上门做饭、上门送餐、上门助浴、站点助浴、居室清洁等21项服务,老人想点哪个点哪个。
据了解,2019年-2021年4月丰产路街道政府购买居家服务450人,服务工单5.8万余次,自费购买服务100余人。
规划
互联网+电子券让老人更“自由”
《郑州市民政局落实省民政厅“464”工作布局责任分解清单》明确提出,要持续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统筹纳入“数字郑州”建设,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按照三级平台(市、区、街道)、四级网络(市、区、街道、社区)系统架构,建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库、社区“虚拟养老院”,打通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壁垒。推进大中心、小中心互联互通、医养结合、数字赋能、居家延伸,全市“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全覆盖。
郑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王中华介绍,未来郑州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一定规模,高龄补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这些对老人的资金补助,可以考虑通过“电子券”的方式发放,一起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入驻服务平台,服务更加多样,老人可以摆脱限制,像点“外卖”一样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杨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