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讯!德勇观察 || 解决县域金融关键问题的四点对策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2-07-08 05:49:51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县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来说,金融在推动县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县域金融是介于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之间的一个范畴,它以农村金融为主体却又不等同于农村金融,是一个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以国家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商行(农信社)为核心、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县域金融在发展中面临很多问题,在多年研究实践基础上结合各方专家观点,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县域金融服务的供给短板有待改变。县域金融服务供给量不足,涉农贷款增速处于低位、占比持续下降。由于农村中小银行近年来风险凸显,不良贷款比例显著高于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使得涉农信贷供给更加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供应链各个环节参差不齐,核心在于金融供应链循环不畅。


(相关资料图)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县域金融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及信息技术产业是乡村振兴数字化、农业经营和服务数字化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部分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探索数字金融业务,但因为当地基础设施薄弱进而导致客户需求不足、展业难度大等问题,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发展规划。

“数字鸿沟”问题有待跨越。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农民依然面临“数字鸿沟”,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但农村地区仍有不少农民难以掌握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者不拥有支撑数字化的工具等情况。“数字鸿沟”还体现在农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数字农业基础不成熟、农村数据归集和利用水平低下、县级政府的数据治理能力不足等方面。

有些地方政府对金融认识不足。重财政发展、轻金融发展,在很多地区依然存在。在县域中,金融产业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发挥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导致金融机构有些情况下扮演政府单位的附属机构或者“出纳员”的角色。这种情况使得县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信用环境严峻,金融产品不完全适应当地环境等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目前我国县域层面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

利用数字化推进双链联动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协同利用相同的基础设施、共享数字技术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两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客户、渠道、场景的联动,从而实现乡村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的相互促进与质效提升,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乡村振兴。

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提升县域金融服务供给。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一体两翼”,包含产业金融和平台金融。通过政府和银行间数字化金融合作的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多为解析产业要素,打造精准的产业链金融,为县域用户提供精准性、可得性的信贷;金融机构也与当地金融机构优势互补,构建标准化合作,打造全新的平台金融模式。

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夯实农村金融基础制度。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和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快构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体系和数字安全体系。同时,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多类型金融协同发展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例如,大中型商业银行将成熟的数字普惠应用场景加快向农村地区下沉延伸,着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信贷渗透率。

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观念和意识。要充分认识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支柱的重要性,应使金融由从属的、边缘的产业地位转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上来,由金融产业服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转到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要符合金融产业规律和金融政策上来。

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方面,主要体现在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涉农担保公司、投资搭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市场方面,通过“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涉农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农户”“期货+保险+农场主”等市场化组合方式,让市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区域金融论坛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杨德勇)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