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针”串起民族团结“千条线”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2-12-11 20:46:09


(资料图片)

“民族团结在我看来就是要唱好两首歌!一首是《爱我中华》另外一首是《团结就是力量》。”随着百姓名嘴刘占林的理论宣讲,走进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移民特色安置住房纵横相连,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暖棚镶嵌其间尽显盎然生,这里不仅是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聚居地,更是各族群众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关系的广阔天地。

群众集中在哪里,哪里就是民族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十二吐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穿针引线,串联起十二吐乡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的新局面。

“我在十二吐村生活了几十年了,和乡亲们说一样的话,干一样的活,享受一样的政策,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有不一样的习俗,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十二吐乡枕头沟村蒙古族群众刘志云笑着说。

“门大姐,我们来给您送民族政策法规的小册子来了,这里边的内容可是和您息息相关呢,您有啥不懂的问我!”“我闺女今年就高考了,她想学研究蒙古族文化的专业,这我也不懂,你们给参谋参谋。”在十二吐村蒙古族群众门玉珍家里,熟知民族政策、法规的党员干部正在解答门大姐的难题。一场谈话下来,门玉珍不仅掌握了很多新知识,还为女儿做了升学规划。

网络知识问答、宣讲入民心等活动轮番上演,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政策理论通俗易懂接地气,走进群众心里。今年以来,十二吐乡充分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找准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民族精神的契合点,打造出兼具民族特色的“百姓名嘴话幸福”理论宣讲品牌,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运用乡音土话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增强宣讲实效。

“王哥来了!”在十二吐乡乌兰沟,村民矛盾调解室负责人王朝虎名声在外。王朝虎主动进村入户了解问题根源,成功从源头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乌兰沟村五组村民杨金生和王久林比邻而居,杨金生扩建养殖圈舍遮挡了王家的视野,让本来亲睦的邻里争吵不断。眼看矛盾要激化,王朝虎把二人叫到一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杨金生将圈舍后撤6米,避开王久林的采光区,两家人和好如初。

产业蓬勃发展连带着各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为此,十二吐乡不断夯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开设“石榴籽课堂”,党员干部、网格员队伍要率先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带动各族群众创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2021年十二吐乡西山根村荣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称号。

通过精细入微的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微”治理优势尽显,让辖区各族群众享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大环境中的红利。

为了播撒“团结文化”的种子,十二吐乡将“团结”融进各村最强党支部创建的内核,造就了乡风好、秩序好、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如今,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基石在十二吐乡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在交融中团结奋斗,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杨玉婷郭贺)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