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国家与新冠的共存之路 94% 的美国人感染过新冠病毒
晚点LatePost| 2022-12-08 13:57:13

2022 年 2 月 1 日,农历新年,新加坡推出与新冠病毒 “共存计划” 已近半年,但人们并没有迎来一个无拘无束的节日。新加坡卫生部依旧限制餐厅堂食每桌不得超过五人,并根据感染情况,延后了夜总会、KTV 等娱乐场所恢复营业的计划。

那时候 90% 以上的新加坡居民接种了新冠疫苗,面对的病毒也是致病性降低的奥密克戎,绝大部份感染者无症状。等到新加坡真正意义上放开、人们的生活基本恢复到疫情前,已是 “共存计划” 推出一年后。

今年 8 月 29 日,新加坡卫生部宣布当地进入了更安全的阶段,除了公共交通等有限场景外,不再强制居民佩戴口罩;接种疫苗的入境者也不再需要做检测 [1]。

在日常讨论里,一个政府应对新冠病毒传播的政策常常被简化为两个极端二选一,但现实往往是各国政府在封控和放开之间寻找平衡点,一步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共存。

如何通向共存,决定了数亿人的命运。我们选择了英国、美国、越南、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这六个国家的研究论文、政策调整、统计数据等,看这三年期间它们的疫情应对,以及影响。

94% 的美国人感染过新冠病毒,靠感染和疫苗共同建立防护能力

谨慎和反复贯穿大多数国家政府应对新冠病毒的过程,即便被宣传为 “躺平” 代表的英国,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也经历了三轮收缩与开放。

三年下来,大多数国家逐渐放松了管控,民众在疫苗和感染之间建立了对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根据航空票价对比网站 FareCompare 统计,目前全球只剩 10 多个国家要求公民在部份公共场合戴口罩。

根据哈佛、耶鲁和斯坦福三所高校的公卫学院的研究,到今年 11 月,美国全民有 94.2% 曾感染过新冠病毒,实现了 “群体免疫”。按照测算,如果一个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加强接种疫苗(打三针),相比没有打过疫苗也没被感染过的普通人,患重症的可能性减少95% [2]。

通向群体免疫必然要付出经济和生命的代价,但在不同阶段做选择,将决定代价有多少。

2020 年 1 月至今年 12 月,相对于新冠病毒流行前的五年平均值,美国死亡人数增加了 128 万——所谓 “超额死亡”,世卫组织判断新冠死亡的主要数据。跟往年相比,每 10 万个美国人里多 377 人死亡。美国的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开支都是全球领先,但平均死亡人数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Rochelle Walensky)今年宣布团队大规模改组,“过去 75 年,CDC 和公共卫生部门一直在为新冠病毒这样的情况做准备。但在重大时刻,我们表现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人口 2500 万以上、且有可靠数据的国家里,超额死亡率最低的是澳大利亚,每 10 万人死亡 84 人,比美国少了约八成。人口 1 亿以上的国家里,日本最低,每 10 万人死亡 93 人,只有美国的 1/4。

死亡不只是数字,但数量依然有显著差别。韩国过去三年超额死亡总数低于癌症、心脏病、肺炎、心脑血管疾病这四类成因,略高于自杀。而俄罗斯的数字数倍于其他死因。

拖到有序开放,靠信任和清晰的计划

2020 年初,新冠病毒刚在全球传播时,各国都不同程度启用了封控措施——这是人类应对瘟疫最古老的方法。区别在于有些国家封控成功,有些还没来得及封控,病毒就已经大规模传播。

英国国会下议院事后的调查报告批评了英国政府的疫情应对方法,称英国政府过早对 “封控” 绝望,选择 “拖延” 策略——不再阻止感染,但拖慢感染速度让民众实现 “群体免疫” [3]。

“英国政府检测能力有限、没有把握能研发出疫苗,并且认为公众不愿接受长期封锁,判断病毒大规模感染直至群体免疫不可避免。” 报告认为,英国和大部分欧洲和北美国家一样,早期错误地采取这种 “宿命论” 的方法,没有像许多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那样,以果断而坚决的手段阻止病毒传播。

美国的问题类似,美国非虚构作家迈克尔·刘易斯著书《The Premonition》(“征兆”)记录了美国政府 2020 年应对新冠的失败。他将问题归咎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一个本该在疫情暴发时统领全局的机构将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不愿在疫情初期宣布严格管制措施,让各州政府各自为战。再加上 CDC 准备的核酸检测工具失效、口罩甚至长棉签储备不足,让美国失去了在初期控制问题的最佳时机。

虽然都没能在前期控制住疫情,但大暴发之后的调整也会影响结果。英国在 2020 年 3 月宣布封控,93 岁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发表全国视频讲话,鼓励国民居家,之后又在视频中公开接种疫苗。三年间,英国又根据病毒传播和疫苗接种情况两次放开、收紧,最终超额死亡的人口比例比美国低了大约 1/4。

一份韩国高校的研究将东西方模式的差异归结为文化差距,认为欧美国家民众更看重自由选择,反对强制佩戴口罩、拒绝接种苗 [4]。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疫情管控期间,各地警察不积极执行州政府颁布的口罩令。帮民众疫苗接种的美国消防队员也有不少抵制强制接种,一位华盛顿州的消防员地区工会主席接受采访说,“我们支持疫苗、也支持公共安全,我们只是反对强制执行。” [5]

在一开始就控制住病毒传播的是被英国议会报告称为 “果断而坚决” 的东方模式。不只是中国,新加坡、越南、韩国、澳大利亚等地都在疫情暴发之初启动严格管制,暂停大部分经济活动、追踪并隔离感染者。为了让国民少一些动力逃避隔离,韩国政府还会发放每人每天数万元韩币(数百元人民币)的隔离补贴。

作为政体和英国类似的英联邦成员国,澳大利亚随时根据疫情变化封控城市、切断跨洲和跨城旅行。墨尔本市一度封锁 200 多天,最严的时候居民每日只能出门 1 小时、不超过 3 英里、晚间严禁外出。

《柳叶刀》今年 4 月发布的一篇论文研究了 177 个国家对抗新冠病毒的得失,发现一个国家人与人、民众与政府的信任越高,防疫措施越能得到支持、疫苗接种率会更高 [6]。

成功的管控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代价,无法永远持续。据新加坡贸工部统计,2020 年新加坡严格封控了两个月,经济损失约 110 亿美元(748 亿元人民币)。经济学家估算,澳大利亚封控悉尼区域,每周会损失 10 亿澳元(约 48 亿元人民币)。越南严格封锁胡志明市,导致 2021 年三季度 GDP 同比下跌 6%。

2021 年下半年开始,疫苗接种率提高,原本采取严格封控的国家大多都主动或被动调整策略,尝试与病毒共存。宣布放松管制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电视讲话说,政府 “必须衡量严格的防疫措施对企业和经济的冲击,以及对孩童学习或是年轻人、家庭和社群之间的互动交流造成的影响。”

新加坡 2021 年 8 月提出共存方案,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进一步放松新冠检测、人群聚集和入境限制:

“预备阶段”,接种疫苗、继续封控;

疫苗接种率达到 70% 、感染不暴发,进入 “过渡阶段 A”;

疫苗接种率达到 80%、情况稳定,医疗系统没有压力,进入 “过渡阶段 B”;

情况稳定后考虑进入到 “对新冠有抵抗力的阶段”,与新冠共存。

尽可能多地让老年人打疫苗,是安全开放的前提

越南也是东方模式的代表,新冠早期,病毒一旦有大范围传播趋势,越南政府就迅速封锁一片区域,关停餐厅等商业场所,大范围核酸检测。

封控效果好的一个结果是,大多数居民没有切实感受到新冠病毒带来的威胁,可能不愿接种疫苗,而且国家也没有充足的动力推动疫苗接种。到 2021 年 7 月初,越南完全接种疫苗的人还不足 0.3%,这时美国和英国都超过了 50%。

此时,致病能力比原始毒株更强的德尔塔毒株在胡志明市扩散开来。为了尽可能遏制病毒,越南政府甚至调动军队入城戒严,禁止民众在下午 6 点后外出。可结果并不理想,之后两个月, 越南新冠病死率长期维持在 3% 以上。与此同时,越南三季度 GDP 同比下跌 6%。

越南政府在 10 月颁布第 128 号决议,将防疫政策从 “严格防疫” 转为 “安全适应、灵活、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如何应对疫情的决策权交给各个省份,当地官员可以根据疫情状况、疫苗接种率和救助新冠感染者的资源等因素自主决定。

之后,越南不再及时公布死亡数据。《经济学人》根据人类死亡数据库(Human Mortality Database)、世界死亡数据(World Mortality Dataset)等数据综合推算,越南新冠期间累积超额死亡人数占人口比例至少比韩国高出一倍,甚至可能超过英国。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疫苗接种率达到 70% 就可以达到群体免疫,阻断传染病传播。免疫学博士尤拉·比斯(Eula Biss)在《免疫》一书中写道,应当先让青壮年接种疫苗,他们较少出现不良反应,打了疫苗可以阻断病毒传播,从而保护免疫力弱的人——比如年长者、幼儿或者孕妇。

2021 年上半年,拿到疫苗的国家几乎都在推动居民接种,寄希望于早点达到群体免疫。但到了那年年中,德尔塔毒株流行,完全接种疫苗的人也会被感染,不再能彻底阻断病毒传播。疫苗的作用变成了减少感染者患重症或死亡。

接种疫苗的逻辑开始发生变化,需要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特别是让免疫力弱的老年人接种。同期开始考虑从封控转向共存的国家,几乎都将封控放开程度与高疫苗接种率挂钩。

新加坡 2021 年 8 月提出共存方案,70% 接种率是行动的起点。类似的,2021 年 10 月开始推进共存的澳大利亚,也将共存的第一个疫苗接种率目标设定为 70%。

德尔塔毒株大流行之后,越南政府同时与全球 90 多个国家联系购买疫苗,并推出抵税政策,号召企业和富人捐款买疫苗。再加上身边发生的大批伤亡,越南的疫苗接种率不到半年就从 0.3% 升至 70%。

许多国家通过强制措施,尽力推高疫苗接种率。澳大利亚规定,16 岁以上公民,没有特殊情况,不完全接种疫苗不能进入餐厅、体育馆、医院等公共场所。韩国同样给不接种疫苗的人大量的限制,年龄下限一度降低到 12 岁,并积极号召各种民间团队一起推动疫苗接种。

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疫苗接种险,如果接种疫苗后身体出现问题,将赔付现金。到 2021 年底,新加坡政府为进一步推动民众接种疫苗,只有接种过疫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才能得到免费治疗。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