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河北易县:“非遗”过大年 文化年味儿浓 世界信息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3-01-15 13:57: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福字写起来、锣鼓敲起来、百姓乐起来……1月14日正值小年,2023河北易县首届“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活动在易水非遗文化体验馆启幕。活动现场人潮涌动,大家被满族结绳、剪纸、宫绣、易水砚制作等非遗项目深深吸引。

“为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我们分别在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正月初三至初六开展年前迎春和年后闹春两场活动,期间将通过直播、现场体验等形式展现非遗魅力,讲述老百姓身边的年味儿故事。”易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浩介绍。

写福字、贴春联、剪窗花、做兔娃……非遗年俗及其承载的美好寓意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到浓浓年味儿。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门笺作为一种特有的装饰,贴在门框上迎春纳福。在门笺制作工艺展台前,传承人武志杰手持毛笔,蘸少许颜料,多色晕染,毛笔书法也融入其间,色彩的自然晕合妙趣横生,更彰显出它的独一无二。孩子们也学的有模有样,轻轻蘸,慢慢晕,一片欢声笑语。

在手工风筝制作现场,竹条、风筝纸、风筝线等材料,早早地摆在桌面上,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体验,架风筝主骨、糊纸、粘贴风筝尾巴,穿线,不一会儿,风筝主体就做好了。随后,大家开始在风筝纸上作画,把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都画在了风筝上。

“我本身就比较喜欢传统文化。您看利用这些竹条、风筝纸,自己制作一只风筝,感觉特别棒,也希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像风筝一样在天空翱翔。”46岁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易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千年古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42项,县级非遗项目93项。

此次“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活动,集结易水砚、铜雕、满族结绳等具有代表性特色非遗10余项,设置多个古风场景,让市民、游客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感受易县浓浓年味儿。

记者了解到, 在发展乡村振兴过程中,易县很多百姓通过非遗项目脱贫致富。易水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邹洪利告诉记者,仅国家级非遗易水砚制作一项,就在易州镇、梁格庄镇,尉都乡(台坛、孝村、朔内、东娄山)等村形成了制砚专业村,从业人员约3000人,年产值在3亿元左右。(记者李杰)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