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益攸关者打人敲警钟,“ESG轻视综合征”得治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01-30 18:53:32

王思聪新年打人事件给资本圈再敲警钟,上市公司利益攸关者得重视ESG治理,如果患上“ESG轻视综合征”,长此以往或被资本市场反噬。

2023年1月12日,中国旧历的虎年尾。上海静安警方发布一则有关“王某某等殴打路人”的通报惊动虎尾巴——有媒体曝出王某某系王思聪。

王思聪打人事件迅速上热搜。作为万达集团实控人的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之一,其本人已通过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上市公司万达电影的股份,自己百分百控制的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也投资了不少公司,有的已关门,有的已上市,还有不少在上市路上,作为横跨资本和娱乐两圈的热点人物,其新年打人事件也给资本圈再敲警钟,上市公司利益攸关者得重视ESG治理,否则患上“ESG轻视综合征”,长此以往或被资本市场反噬。


(资料图片)

万达电影间接股东打人存隐患

天眼查显示,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合兴投资)由王健林和王思聪于2007年4月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7860万元,其中王思聪占股2%。合兴投资占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达集团)99.76%股份,万达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万达文化),持有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万达投资)98.8%的股份,而万达投资持有上市公司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达电影)38.99%股份,经过层层穿透,王思聪间接持有万达电影约0.77%的股份,是上市公司的间接股东。

仔细分析,王思聪打人事件本质上是情绪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通报显示,2023年1月11日4时南京西路一商务楼门口,王某某因误会陈某某对其拍照,与陈某某产生争吵,然后王某某和其余三人对陈某某进行殴打并最终造成陈某某达到司法鉴定的轻微伤。警方对存在殴打他人违法行为的王某某、孙某某行政拘留7日。

按惯例,轻微伤予以调解处理,一般不判刑。调解赔偿不成可拘留、罚款,或者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目前,有网媒称王某某以不少赔偿获得谅解,此事暂时告一段落。这给我们一个警示:作为投资界的人物,同时也是公众人物,如果真的留下刑事案底,其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极有可能因为上市关键时刻舆论发酵而影响其投资项目上市,甚至影响其担任董监高职务。如果此类“冲动”经常发生,势必引起投资人的侧目而撤回或减少投资,如此行为,也会对其投资项目构成“连累”。

熊猫直播关门已藏ESG治理漏洞

事实上,王思聪还有自己全资持股的投资公司——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他通过普思资本,先后投资了乐视体育、汉拿山、360、英雄互娱、大众点评、网鱼网咖、笑果文化等几十家公司。经历多次“踩雷”,不少公司爆出问题甚至倒闭,不仅车房存款被查封,其本人也多次被限制高消费。根据公司法规定,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有可能5年内影响其担任上市公司的董监高。而情绪管理能力与投资决策及投资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笔者注意到,在诸多投资中,令王思聪“很受伤”的或是熊猫互娱的直播业务关门。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互娱成立于2015年,旗下主要运营有弹幕式视频直播网站熊猫直播。当年7月,王思聪以2000万元注册资金成为熊猫直播创始人,出任CEO。熊猫直播早期发展迅猛,到2016年年初,就从当时高达300多家对手的游戏直播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次于虎牙和斗鱼两家头部平台的第三名。

高速发展的路或遇泥泞。2019年3月30日,熊猫直播官网发布公告,宣布熊猫直播正式关站并遣散员工。但最后72小时,直播间似乎陷入无序状态。

众所周知,ESG理念包含环境、社会、治理三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相关的因素,核心是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进而为整个社会与企业自身创造长期价值。

实现“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嵌入”是ESG逻辑生成的根本目标。

就“S”社会责任的客户关系角度来看,熊猫直播关服前的最后72小时,在提供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方面,“S”项难得正分。

与此同时,熊猫互娱也接连陷入欠薪、资金链紧张甚至将被收购的舆情漩涡。就“S”社会责任的劳动关系角度来看,欠薪难言劳动关系的和谐。

根据高盛ESG治理模型标准分析,熊猫互娱直播业务的关门,可以说是公司ESG治理的标准的不达标,也是“G”——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人的行为治理标准的不达标。

“ESG轻视综合征”不可取

或是未雨绸缪,或是ESG治理压力下的提前避险。2022年8月29日,产业众多的万达集团发生工商变更,王思聪退出了2016年1月当选的万达集团董事职务。

而此前,2021年1月,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控股的万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王思聪担任该公司董事职位,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等。王思聪目前虽然不是万达集团董事,但他在这家投资公司的董事职位和持股份额依然没有变化。

笔者认为,不管如何避险,作为上市公司利益攸关者,重视ESG治理迫在眉睫,长期忽视,容易患上“ESG轻视综合征”,长此以往或被资本市场反噬。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