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点丨结构性存款大增的背后
未央网| 2023-04-21 12:00:41

本文聚焦今年前两个月结构性存款大增这一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事件:今年1-2月结构性存款大增5585亿元,大行和单位结构性存款贡献较多

(一)2023年4月3日,人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结构性存款余额达到5.12万亿元,1-2月结构性存款净增5585亿元,一改结构性存款持续下降的态势。其中个人结构性存款与单位结构性存款分别净增1923亿元和3662亿元。

可以看出,单位结构性存款在增量上的贡献较大。

(二)再按银行类型来看,截至今年2月底,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分别为1.79万亿和3.33万亿,1-2月分别净增3317亿元和2269亿元。其中,全国性大型银行的个人和单位结构性存款分别净增1511亿元和1805亿元,中小型银行的个人和单位结构性存款分别净增412亿元和1857亿元。

可以看出,大型银行在结构性存款增量上的贡献较大。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毕竟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更高且对结构性存款更依赖。

二、原因:趋势上持续下滑的结构性存款缘何会在年初大增?

(一)季节性因素不可忽视:结构性存款在每年年初基本均会有所上扬

趋势上看,结构性存款自2020年4月之后,便呈现趋势性下滑态势,从12.14万亿的高点一路降至2022年12月底的4.56万亿,接近三年的时间里累计压降近8万亿。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结构性存款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季节性的特征,即每年年初均会有所上扬。例如,2021年1月结构性存款余额环比大增5757亿元、2022年1月结构性存款余额环比大增8924亿元。很显然,这种季节性特征存在的原因应是每年年初银行借助高息结构性存款主动抢存款所致,毕竟每年1月均是存款大月。

(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理财产品赎回有关

季节性因素是结构性存款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理财产品赎回则可能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2022年11月以来,受国内债券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出现明显赎回压力,为应对此压力,国内很多银行选择通过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以及旗下合作的股票性基金对客户进行维稳。这里面最明显的可能还是承受较大赎回压力的国有大行,其选择在今年1月大力发行结构性存款进行对冲,中小银行持续跟进并保持至今年2月。所以我们看到,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净增仅持续1月,而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净增则持续至今年2月。

三、结语:未来结构性存款余额保持低位且略有下行的态势没有改变

如果认同今年初结构性存款余额大增的背后是季节性因素在推动,那么在目前的监管环境性下,未来结构性存款余额仍将继续保持低位且略有下行的运行态势。

(一)季节性因素无法改变趋势。在2020年4月结构性存款余额增至创纪录的12.14万亿之后,监管部门开始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逐月压降结构性存款余额。为此我们看到,在2020年当年,中资全国性大型和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便分别从4.27万亿和7.91万亿压降至2.59万亿和3.85万亿,全年累计分别压降1.68万亿和4.06万亿(合计5.74万亿)。

(二)结构性存款余额目前可能已经处于低位且相对稳态的运行通道中。随后压降幅度与节奏明显放缓,如2021年与2022全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累计分别压降9759亿元和1619亿元,中资全国性中小银行累计分别压降3831亿元和3611亿元。这意味着,结构性存款余额可能已经处于低位且相对稳态的运行通道中,即便有所下行可能幅度也不会太大,未来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可能会分别处于1-2万亿区间以及3万亿左右,整体上结构性存款余额保持在4-5万亿之间应会持续一段时期。

特别是考虑到保本理财余额已经清零,目前通过大额存单以及结构性存款有助于帮助银行维稳客户,这从大行今年初主动通过结构性存款揽储现象便可见一斑。

(三)结构性存款的性价比可能会趋于降低。结构性存款天然就带有高息存款的性质,近期对存款定价行为较关注的监管机构对其自然不会待见,但银行基于自身揽储压力却很难完全放弃这个产品,特别是中小银行。不过,在监管部门致力于打击资金空转以及降低存款利率的大背景下,未来内地银行通过结构性存款这一高息方式揽储的阻力预计仍会比较大。

(四)结构性存款本身所具有的财富管理(针对个人)和现金管理(针对企业)属性值得关注。结构性存款适用那些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客群,因此其天然具有财富管理和现金管理属性,甚至后者更突出一些,所以我们看到大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占比基本在2-3%之间(高于不到1%的个人结构性存款占比)、中小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占比基本在4%左右(高于2%左右的个人结构性存款占比)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