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银行系“车抵贷”,不得不提两家机构——新网银行、平安银行(000001.SZ)。前者作为后起之秀,正通过代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业;后者则一直稳居行业“老大”地位,拥有市场最高占有率。
数据显示,平安银行车主贷“市场占有率达45%”,远超其他产品。市场上甚至流传着,“有平安银行的地方就有汽融,有汽融的地方就可车主贷”的说法。
因此可以说,平安银行的汽车贷款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其相关数据,对于从业者而言,也算是个风向标。
(相关资料图)
消金界了解到,在汽车业务中,平安银行个人消费类车主贷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至2022年末,其消费类车主贷业务规模分别为361.39亿元、737.03亿元、845.62亿元、1245.08亿元,2019年末至2022年末不良规模分别为1.14亿元、7.68亿元和17.25亿元,2019年末至2022年末不良率分别为0.31%、1.04%、2.04%、1.85%。
可以看到,2022年的规模增长加快,同期不良规模也随之增加,不过不良率呈现出拐头向下的趋势。
近日,平安银行连发两期车贷不良资产ABS,披露了其核心产品车主贷的业务规模。
公开信息显示,平安银行车主贷(此前名称为“车抵贷”)产品包括个人消费类车主贷和个人经营类车主贷。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至2020年末,平安车主贷业务规模分别为417.15亿元、672.23亿元和1021.72亿元,不良规模分别为3.35亿元、6.93亿元和12.01亿元,不良率分别为0.8%、1.03%、1.18%。
其中,平安银行个人消费类车主贷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平安银行存量车主贷贷款规模1245.08亿元,车主贷贷款不良规模26.56亿元,不良率1.85%。
此前的2019年至2021年,其个人消费类车主贷业务规模分别为361.39亿元、737.03亿元和845.62亿元,2019年末-2021年末不良规模分别为1.14亿元、7.68亿元和17.25亿元,2019年末至2021年末不良率分别为0.31%、1.04%和2.04%。
同时,消金界发现,两期车贷不良资产ABS凸显出两类产品面向客群的差异性。相较于消费类车主贷,经营类车主贷的借款人拥有更高的年收入,以及更高的授信额度。
具体来说,前者基础资产为消费类车主贷不良贷款。在借款人职业中,受薪人士占比最高,达48.85%;加权平均借款人年收入129.50万元;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占比最高,达49.87%;借款人加权平均获得的授信额度18万元。
根据平安银行此前发行的两期消费类车主贷ABS,其平均贷款利率分别为16.79%、14.91%。
后者基础资产为经营类车主贷不良贷款。从借款人的职业分布来看,借款人职业均为“自雇人士”;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42.60岁;借款人加权平均年收入199.33万元;借款人加权平均获得的授信额度33.09万元。
相较而言,在平安银行同期信用卡不良资产入池资产中,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38.78岁,借款人加权平均年收入20.14万元,借款人加权平均获得的授信额度3.98万元。
作为全国银行业第一家获批持牌的汽车消费金融类专营机构,“高增长”此前一直是平安银行身上显著的标签之一。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平安银行通过全国109家分行及1199家营业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其汽车金融贷款余额3197.69亿元,不良率1.53%。
此前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银行汽车贷款余额1048.32亿元;2020年6月,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余额突破2000亿元;2021年末,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
也就是说,其业务规模在四年时间已经翻了两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由2022年年末的3210.34亿元微降至3197.69亿元。这是该行汽车金融业务首次出现下降。
规模下滑的同时,其不良率出现明显上升。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其汽车金融不良率从去年年末的1.26%上升至1.53%。
此外,近年来,除了其核心产品车主贷,在产品结构方面,平安银行也在二手车、新能源车等新业务领域实现较快发展。
比如,平安银行在2020年年报中提到,该行加强二手车业务生态平台建设,升级“车E通”平台,完善车商线上化服务体系,打造能够满足二手车经销商的进、销、存各环节经营管理和金融需求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此外,平安银行也在加快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截至2023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新发放503.28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70.45亿元,同比增长48.2%。
当下,汽车消费正成为越来越多银行零售转型的重要布局方向。包括九江银行、汉口银行等城商行,以及新网银行、百信银行等民营银行都在加快深耕汽车消费业务。如何维持业绩持续增长,平安汽车金融业务迎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