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7日)下午5点,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
这距离我预测央行“两会”后降准,只有短短的6天时间。
3月11日,我在本号推文《印钞机轰鸣,为何反而“通缩”?钱去哪里了”》里(点击查看),作出了如下预测。
(相关资料图)
在2022年12月28日本号发布的《关于2023年的23个预测》里(点击查看),也有对今年降准和降准幅度的预测:
当时的预测是,降准空间还有,但不大了,估计在0.25个百分点左右。
而今天央行宣布的降准幅度,也正好是0.25个百分点,而不是一次标准的降准(0.5个百分点)。
下面是今天傍晚央行发布的降准公告:
央行的公告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也就是说,这次降准基本上是一次全面降准。但央行没有像之前一样,附一个答记者问,解释降准释放了多少长期资金。
根据当前存款状况推测,此次降准大约可以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这5000亿元资金相当于基础货币,当前货币乘数大约在7.65左右,理论上可以衍生出最多3.825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
降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简称,降准可以减少央行冻结各商业银行资金的数量,让各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放贷。所以,降准和降息一样,都是货币政策趋向宽松的标志。
央行为何选在这个时候降准,传递了什么信号?
第一,“两会”之后立即降准,显示了新一届政府发展经济只争朝夕的态度。
此前我曾在文章里讲过,“两会”之后大概率会有一系列利好出台。降准是用来打“头炮”的,估计会有更多措施出台。
第二,虽然近期广义货币M2连续创下7年来新高(下图),似乎印钞机在快速轰鸣,“宽货币”正在变成“宽信用”。
但如果你看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同比增速,就会发现:2月增速只有9.9%,虽然有所反弹,但仍然没有摆脱底部区域。
这说明“宽信用”还不稳固,企业扩张、家庭消费的信心仍然不足。
M2表现超好,是两大原因:第一,表外业务回归表内;第二,银行理财持续被赎回。
所以,货币政策需要发力,降准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第三,此次降准说明高层对当前“疑似通缩”的局面有所关注。最新的CPI同比涨幅只有1%,PPI同比涨幅为“-1.4%”,这些都为中国货币政策继续发力拓宽了空间。
第四,近期美国、欧洲连续出现的银行倒闭(硅谷银行)、银行危机(瑞信集团),进一步打击了全球需求,让今年经济回暖难度加大,这时候需要货币政策发力。
那么,今年还有进一步降准和降息的空间吗?
虽然央行行长此前表示,当前利率水平比较合适,但事情总是会变化的。随着美联储加息空间被收窄,甚至可能在年底之前降息,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也在加大。
所以我的判断是,如果有必要,今年中国央行或许还有1次0.25个百分点的降准。至于1年期LPR,有大约1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5年期LPR降息空间则大于1年期。
还是维持之前的判断:按照惯例,4月末会召开研究经济工作会的政治局会议,在那前后或许会小幅降息一次。
对于今天的降准,似乎有人先知先觉,因为A股表现一场亢奋,完全不是前两天低迷的模样。
今天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大涨了超过50个点,到收盘仍然上涨了23.66点。其中互联网、通信设备、石油、保险、证券等板块涨幅居前。
近日官方公布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成立了“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还下设办公室:
这意味着,未来重大金融决策将在更高层面进行。党对金融的领导,得到了全面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