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城。
从2013年到2022年,
以前,这里枣林翻碧浪;如今,此处广厦已成林。时光的长河里,从掘金“速度经济”到依“空”造新城。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一系列高新产业的落地,不断触摸产业升级的“港区新高度”。
“航空大都市”理念创始人约翰·卡萨达口中的ZAEZ(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英文缩写)正从概念变为现实。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经过九年的发展,这座航空城已蝶变为中原的鹏翼,越飞越远。这里已成为河南省融入全球循环,联通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今天,我们以速写的方式回眸航空港区的9年发展之路。
从一条跑道到“航空+高铁”双枢纽
全球化浪潮背景下,机场成为物联网的路由器,带动空港与城市关系变化。
从2013年的一条跑道、T1航站楼,到2015年的“双跑道,双航站楼”,再到目前郑州机场正在建设的“4跑道,3航站楼”。
苹果手机、单晶硅片伴随着航班频繁进出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澳大利亚金枪鱼、智利车厘子、日韩化妆品经飞机运输,快速到达国内消费者手中……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从郑州—卢森堡航线开启到如今的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路”启动建设。
数据见证发展。郑州机场货运量10年间增长了6倍,行业位次由全国第20位提升至第6位。从2012年到2021年,航空港区进出口总额从1759亿元增长至5246亿元,在全国各类开发区中排名第四,年均增长12.9%,全省占比64%。
3月2日,与郑州机场相隔仅6公里的郑州南站开启热滑试验列车接触网工程检测,距离开通又近一步。将来,“航空+高铁”双核驱动,航空港区“铁公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彰显。
以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见证,一个种类多、功能全、效率高的“1+1+7”立体大口岸体系正在航空港实验区快速形成,助推郑州加快成为国际物流枢纽。
从“枣林荒地”到工业新引擎
分包、打签、贴标……不到一分钟,一个跨境进口包裹就打包清算完成。这是3月3日郑州新郑综保区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中心易通保税仓内流水线工作人员的作业场景。
“十年前,家乡村庄周围是枣林荒地。没想到十年后,我在家附近就能做跨境业务,感觉有些恍惚!”流水线上,来自原新郑八千乡枣陈村(后划归航空港区)的小伙杨龙感慨地说。
对航空港区快速崛起感觉恍惚的还有“拓荒牛”杨晓峰,他2013年来到航空港区,先后在航空港区管委会党政办、招商局任职,目前为航空港区科技人才局局长。
从吃“闭门羹”到“蝴蝶效应”,这是杨晓峰对航空港区招商变化的最大感受。从最初的拿着“蓝图”四处招商讨人嫌到后来带厂家现场参观合作,他对这种变化有着太多的感悟。
在他受访的10分钟里,电话不时打进。接的4个电话中,全与企业落地服务相关,其中一个还是西班牙客商打来的。
9年虽然沧海一瞬,但航空港区却抢抓航空运输“第五冲击波”,大力培育临空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吸引全球范围的产业链、供应链集聚,实现了产业的“弯道超车”。
这里,已迅速崛起为河南工业产业新引擎。
最新统计显示,全区四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365亿元,同比增长24.7%;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174.5亿元,同比增长31%。高端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2021年新签约项目35个,签约金额700亿元。富士康产业集聚持续加快、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超聚变服务器、富驰智能终端主板等百亿级项目签约。华锐光电、顺丰等一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
从默默无闻到“创新之城”
2021年9月9日签约、9月22日完成公司注册、10月8日土地摘牌、10月16日正式开工,从签约到开工建设,比亚迪新能源项目落地航空港区仅用37天。
“在航空港区的大力支持下,超聚变生产线从选址、建设到试产仅用了55天。”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供应制造部总裁卢波回忆说,去年12月18日郑州产线首台服务器顺利下线,初期预计达到每年20万台的发货能力。
从“港”到城,航空港区华丽蝶变的密码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不过一个选项一定会获得很多人的认可,那就是——速度与创新。
2013年建立航空港区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
累计获批双创示范基地、引智试验区、人民币创新试点等一批国家级创新试点平台;
探索实施出口退税资金池、供应链金融、选择性征税、港仓内移等一系列改创新;
出台我国第一部航空经济区创制性地方立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
全面实施“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举措,探索从谋划到投产的“一条龙”服务机制……
作为国家战略的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航空港区获批以来探索出了大量改革创新举措,并孕育出了众多引领科技创新的产业和平台。截至目前,航空港区已获批认定各类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22家,市级以上孵化载体11家。
相继引进“中科院软件所郑州基地”、北航郑志明院士团队“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大江俊博士团队“郑州新材料数字智造研究院”落地;依托临空生物医药园建设的“河南省生物医药CXO一体化中试基地”获批河南省首批8家中试基地之一。
在完善基础设施、创新载体体系的同时,航空港区对人才的吸引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
航空港区接连出台“人才强区”政策和“五五聚才”政策,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高层次人才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外国人在华工作一站式办理,同时还有子女入学、就诊等绿色通道服务。”港区科技人才局人才处郭欣处长介绍说。
从一张白纸到绘就“幸福新城”
蝶变大城,巍然生长!
9年来,一大批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项目落地航空港区,不断夯实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通过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城,整个航空港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打开航空港区的城市版图,在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拉大的趋势下,区域建设突飞猛进,生态、产业、商业等巨变演绎着一座新城的成长之路,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日新月异,正迸发出无限活力。
园博园亭台楼阁,苑陵故城六圃九囿,双鹤湖公园媲美纽约中央公园,“鹤之灵”音乐喷泉气势恢宏……曾经的农田和荒地上矗立起幢幢高楼,公园融入城市、绿地回归生活,“林、水、城”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落地生根。
2021年,航空港区省职工文体中心建成投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开诊,中招成绩实现“六连增”。郑州轻工业大学、泛美航空职业学院等高校项目加速落地,城市功能进一步丰富。
产业集聚、人才涌入、城市配套、经济发展,形成正向循环。这片热土正经历着更迭与蜕变,更孕育着机遇与惊喜。
华章将续,只待佳音。(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李一川通讯员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