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传统年报季,上市公司大考季节,几家欢喜几家愁。高送转事件中,面对信息黑箱,某些不经意行为或被资本市场精心品读,某些投资成果被提前采撷。投资者们应如何思考和发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呢?
什么是高送转?送,指的是送股,其来源是未分配利润;转,指的是转股,其来源是资本公积。目前,A股市场上通常理解的高送转指的是每10股的送股加转股数超过10。刚好为10则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10送10”(含转增)。大于10的则是更高送配比例了。高送转的机会是明确的,那么如何去把握呢?首先,应当了解高送转公司所具备的特征和秘密。
高送转的起点:股本小于2亿最可能高送转
由于A股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小盘股估值溢价现象,股本规模的扩张不应当对估值形成较大的反向作用力,因此,高送转公司主要集中在股本规模较小的公司中。数据显示,2008年~2012年的高送转公司中,有约70%左右的公司初始股本规模在3亿以下。其中,股本规模在1亿~2亿之间的占比将近整体的30%。从股本规模的累计分布看,累计分布线在2亿以下是呈加速上升态势,尤其是在1亿~2亿阶段。而在超过2亿之后的分布曲线斜率逐级下降。股本规模超过5亿的大中盘股中,很少有公司实现高送转。
我们的解读是:中小盘股中,那些股本规模小于2亿股的公司是最有可能进行高送转的。在实际市场运行中,股本规模过小的公司更有动力去扩充股本。一方面,注册资本的增加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在招投标的资质上更加有保障;另一方面,股本的扩充直接带来总股本尤其是流通股本的扩充,这对于活跃市场流动性有着不小的正面影响。因此,高送转的起点应当是那些股本规模小的公司,而最有可能的是股本规模小于2亿股的公司。
股本扩张来源:每股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较高
在总体效应的股本扩张后,我们也应该关注股本扩张的来源: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从逻辑上并结合市场运行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非配利润较高的公司更加具有送转的能力。
从高送转分布特征上来看,数据显示,全体上市公司中,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主要集中在0~2元之间,尤其是0~1元之间所占的比重最大。随着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的增多,相应的上市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少,毕竟高处不胜寒。
但是,高送转公司在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上却体现出了明显不同。在分布上,区间比重最高点却不在0~1元之间,而在1元~2元之间。从逻辑上来讲,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值越高,高送转的可能性越大,但由于公司数量本身不多,所以在区间占比上较小。
因此,从最有可能实现高送转的公司角度去思考,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在1元以上的概率是最大的。虽然,在高送转公司中,这两大指标在1元以内的公司占比也较高,但这种数量是在一个巨大规模的公司数量中产生。于是,从单个公司的可能性讲,高于1元的概率是更大的。因此,高送转公司的指标筛选上就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更高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存在着更大的可能。
高价股驱动力:80%高送转当年年初价15元以上
从理论上讲,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与股本之间的变换并不影响公司的实体经营,也不应当影响股价。但实际情况显示,这种变化往往带来市场的一个正面表现。一方面,高价股除权后对于小金额投资者更加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潜在参与者的变多自然带来股价的积极影响。于是,高价股通过送配方式在实现股本扩张的同时,也实现了除权后的低价。价格的分布特征同样成为A股高送配公司的一大特征。
历史数据表明,高价股确实是高送转公司的另一大特点。从具体价格分布看,5元以下股价在高送转公司中的占比较小,30元以上公司占比最为庞大。2008年~2012年的高送转公司中,30元以上公司占比分别为65%、18%、58%、68%和20%。2009年和2012年之所以占比较小,原因在于当年实施高送转公司的整体数量较小,这使得数据代表性不足。2011年,两市超过200家公司最终实施了高送转,其中当年年初股价在30元以上的公司占比达到68%,这已是一个相当高的比重。
2008年~2012年的平均价格分布显示,绝对价格在30元以上的公司数量占比接近50%。与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相一致的是,价格越高,高送转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这个区间应该是一个往上的开区间。如果能够囊括累积分布的80%,我们认为这个区间应当是较为合理。结合平均分布,这个80分位约在15元左右。从统计上来看,高送转公司中有80%的公司当年年初价格在15元以上。因此,这也可以成为筛选高送转公司的一个指标。
过往股本扩张小:次新股成高送转阵地
以上市之初的股本规模为基础,在参考期如果股本规模仍然较小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在历史上的股本扩张并不明显。我们对高送转公司的历史股本扩张倍数进行分析,累计分布线的高斜率代表了高送转的密集分布区,则在0~1元区间、1元~3元区间和3元~5元区间,斜率依次递减。基本上,高送转公司历史股本扩张倍数在3元以上,再次进行高送转的概率相当低。而高送转公司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集中在“1”附近,也就是历史上基本没有高送转的公司。这部分公司在2008年~2012年的高送转公司中的占比分别为36%、25%、41%、58%和40%,平均水平在40%。也就是说,高送转公司中,近一半公司是历史上没有进行过股本扩张的公司。
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什么样的公司相对于上市初的股本规模会没有多大的变化呢?很显然,次新股。对次新股而言,上市之初的超募资金会形成可观的每股公积金,较小的股本规模形成了较强的股本扩张欲望。过去几年,高送转公司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新上市不久的次新股。
对于高送转公司而言,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上述特征是我们认为较明显的特征。当然,更多的细化特征在高送转公司中也会体现,比如上市时间、市值规模等,但较为明确的特征应当是上述四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