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劳动教育真正回归任重道远
每日商报| 2022-05-10 09:49:52

热搜第一!这两天最热的新闻,莫过于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劳动课程,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十个任务群,要求1-9年级学生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如保洁、煮饭、电器维护等。

热新闻总是需要我们进行一番冷思考:

其一,劳动教育为何如此受关注?有两种可能:新闻内容是众望所归,或者新闻内容令人大跌眼镜。这条新闻持续引发广泛关注,可能两者兼而有之:我们总是在不快乐的时候常常强调“人一定要快乐”,正所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配合教育“双减”,应试教育导致的“唯分数论”到了必须改变、不容回避的时候;但也不乏质疑者,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没必要、没时间学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有的家长觉得很难量化考核,徒给家长增加拍照打卡的负担。

其二,劳动教育如何考核?毋庸讳言,纳入考试的科目都是主科,开展考核的科目可算副科,那么既不考试也不考核的科目算什么科呢?最多可算选修课,最终往往名存实亡,课而不学。如果真如有些家长担心的那样,陷入打卡、小报、拍照的死循环,劳动教育非但提升不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还可能帮他们都变成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高手。古人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古人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从来不考核,但它是生存生活的必修课。最好的考核,是让全社会形成共识,以掌握劳动技能为荣,以高分低能为耻,而不是过分崇拜学历。

其三,劳动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必须明白,打扫卫生、会做西红柿炒蛋并非是为劳动而劳动,从劳动中得到的启示、启发不仅博大(如烹饪中蕴含理化知识,劳动后会更懂珍惜),而且可能让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填鸭变主动探究。“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耕即是劳动,读即是学习,传即是美德传承,家即是家风继承——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哪个家庭不勤俭美满、幸福安康呢?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的家庭,国家岂能不繁荣昌盛?我们常说的家国情怀,其核心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教育真正回归,也是我们塑造下一代的最有效方法。

(童立进 本报评论员)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