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新周期,平安银行为何领跑银行股反弹行情?
红周刊| 2023-01-09 10:00:09

热衷于投资银行股的巴菲特曾说过,“我们对用便宜的价格买下经营不善的银行一点兴趣都没有。相反,我们的惟一兴趣是以合理的价格买进管理优秀的银行。”

纵览巴菲特投资银行股的历史,不难发现,当银行股由于外部或内部因素而估值处于低位时,往往是巴菲特买入银行股的重要时机。

1990年代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投资者不敢相信银行的财务报表,纷纷卖出银行股时,巴菲特逆势低价买入了富国银行10%的股份;2008年,次贷危机不断加深,巴菲特在美国金融系统面临巨大危机之时50亿美元投资高盛;2011年,巴菲特战略投资深陷负面新闻之中的美国银行,并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大幅加仓……


(资料图片)

在银行股上的低位买入优质银行股,让巴菲特赚到了大笔收益。其中蕴含的商业规律是,优质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长期看往往会跑赢市场大盘。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行业低谷,往往孕育着超额修复的契机。

这也是2022年至今国内银行股的典型写照。在2022全年,申万一级银行行业指数整体下跌了10.47%。不过随着地产行业政策利好频出、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经济复苏预期逐步升温,银行业开始回暖,优质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平安银行正在经历这一阶段:随着外部制约因素缓解,内生动力迅速恢复,在资本市场上领跑银行股反弹行情。在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5日,平安银行从股价低点累计上涨40.04%,涨幅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位居第二名。

在未来几个季度,随着银行业复苏逐渐反映到业绩层面。作为优质银行股代表,平安银行的表现值得期待。

疫情放开加速经济复苏,平安银行打响反弹第一枪

自2022年开始,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股迎来了将近一年时间的持续性股价下跌。到2022年12月30日,中信银行指数PB仅为0.54倍。

不过,从2022年11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国内经济开始呈现出复苏迹象,优质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契机。在11月,浙商证券即表示,在本轮银行股行情中,部分优质银行潜在上涨空间有望超过50%。

事实上,这一判断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从2022年11月1日开始,A股42只银行股普遍出现上涨,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走势分化。在这个过程中,优质银行股价修复弹性显然更大。

从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5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邮储银行和兴业银行5家银行股价涨幅超过20%,其中平安银行实现了40%以上的涨幅。

本质上讲,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优质银行股加速反弹,其实正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向复苏的火热预期。随着地产救市政策发布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零售和地产行业率先迎来复苏,而平安银行则是地产和零售反转弹性最大的银行。

截至2022上半年末,平安银行零售贷款、非按揭零售贷款、消费金融贷款占比分别居于上市银行第一、第二、第一位。参考海外经验,新加坡、日本防疫放开后零售贷款增速呈现回升态势,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增速有望迎来反转,且弹性强于其他银行。

除了经济复苏外,房地产风险渐消也为平安银行的估值修复添了一把“火”。

房地产风险渐消,推动平安银行估值修复

去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一直是压制银行板块的一座大山。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在行业层面,“三支箭”重磅落地,政策趋势从松到更松,从“保项目”扩展到“保主体”,国家稳地产态度坚决,地产领域的风险正在逐步消散。浙商证券研报显示,22H2房企的暴雷频次已经较22H1、21H2有所回落。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市场担心平安银行对公涉房占比高、风险压力大,导致平安银行估值持续承压。

但从实际情况看,平安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被市场过度放大。截至2022年Q3末,平安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涉房业务主要是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939.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36亿元。其中,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开发贷1008.30亿元,仅占本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3.1%,较上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全部落实有效抵押。

此外,平安银行97%的房地产开发贷都发布在一、二线城市及大湾区、长三角等优质区位,对于像宝能、华夏幸福这样的涉险客户,平安银行也已出台了处置方案。

可以预计,随着各项地产刺激政策的陆续落地执行,以及地方保交楼措施的跟进,预计今年房地产市场风险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对银行地产业务不良风险形成利好。

这一逻辑正在得到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认可。浙商证券表示,平安银行对公涉房风险敞口占比低,地产风险表现有望优于市场预期,后续有望驱动估值修复。

华泰证券也在2022年12月10日的研报中提到,建议关注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优质股份行:2022年以来股份行估值因市场对地产资产质量的担忧而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近期地产政策持续宽松,短期内可关注股份行修复空间,具体标的包括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风控体系迎大考,平安银行交出满意答卷

纵观去年全年,宏观经济的复杂环境,持续考验着银行的风控体系。众所周知,资产质量是关系一家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令人欣喜的是,面对历无前例的大考,平安银行的风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资产质量始终保持稳健。

截至2022年Q3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3%,较年初增长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90.27%,较年初增长1.85个百分点。分业务看,截至9月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0.71%,与上年末持平;个人贷款不良率1.23%,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作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平安银行在涉房贷款上也做了详细解释。从不良率来看,2022年Q3末,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0.72%,环比下降了5bp,并低于公司总体贷款1.03%的不良率水平。

与此同时,在拨备计提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三季度平安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余额提升至987.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较好水平,拨备覆盖率290.27%,较上年末上升1.85个百分点。可以说,在银行业资产质量受到冲击下,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依然保持稳健,且通过加大计提的方式,风险抵补能力在持续提升。

资产质量的提升将驱动零售业务利润增长。根据浙商证券测算,假设平安银行消费金融不良生成率和信用成本均改善49bp,以2022年Q1-Q3数据测算,可贡献平安银行净利润40 亿,带动净利润增速提高10.9pc 至36.8%。

以上种种迹象显示,平安银行在过去两个月的股价上涨,既有行业预期改善的积极影响,也有自身稳健风控下市场预期的修复。

而对于平安银行未来的市场表现,投资机构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期。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当前平安银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后续修复空间仍然巨大。从分部估值的角度来看,对于平安银行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分别估值,分部估值结果为PB估值1.13倍。而截至1月5日收盘,平安银行的PB仅0.79倍,较券商给出的估值仍有40%以上的空间。

乘着经济全面复苏的东风,平安银行在2023年的表现值得期待!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