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钧达股份(002865.SZ)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9.67亿元,同比增长94.84%;实现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535.94%;实现扣非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1493.26%。
(资料图片)
此前,2022年,钧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5.95亿元,同比增长304.95%;实现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501.35%;实现扣非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372.86%。
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钧达股份实现业绩爆发,尤其一季度的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实现了15倍左右的增长,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与其全面转型息息相关。
2022年,钧达股份彻底收购上饶捷泰100%股权,完全剥离原有的汽车业务,实现了主营业务的全面转型,成为了一家集光伏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企业。目前,该公司光伏主业由其全资子公司捷泰科技经营。
一、技术+产能+客户多面开花 捷泰科技长线思维打造先行优势
捷泰科技是一家老牌的专业化电池厂商,据PVInfoLink数据统计,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电池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五。
捷泰科技主打两种产品,182mm以上大尺寸单晶PERC及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目前均已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其中,P型PERC产品转换效率达23.5%以上;而且该公司还率先行业掌握了N型TOPCon电池的量产技术,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5%以上。
捷泰科技N型TOPCon落地,带动产能持续扩张,长期盈利能力较强。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2月,该公司与安徽来安汊河经开区管委会签订18GW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投资合作协议,开始布局N型TOPCON产能;2022年9月,捷泰科技滁州基地一期年产8GWN型TOPCon产线顺利达产;2022年10月,该公司与淮安市涟水县政府签订年产26GWN型电池片项目合作协议,产能扩张再提速。
总体来看,捷泰科技引领行业发展,技术红利变现指日可待。截至目前,捷泰科技拥有上饶基地9.5GWP型PERC产能(2021年投产)、滁州基地18GWN型TOPCON产能(一期8GW已达产,二期10GW2023年上半年达产)、淮安基地26GWN型产能(一期13GW建设中,预计2023年下半年达产),规划年产能达53.5GW。
对于该情况,中泰证券表示,捷泰科技在行业内率先实现TOPCon量产出货,享受到高溢价红利,即在报表端兑现了盈利,后续随着该公司TOPcon持续快速放量,业绩弹性展望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捷泰科技与晶澳科技、阿特斯、晶科能源、锦州阳光、正泰新能源、英利能源、尚德电力等光伏市场头部组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该公司率先行业实现N型TOPCon电池量产,推动下游客户实现N型产品升级,并凭借N型产品技术优势,与下游主流客户形成了更加稳定地合作关系。
二、光伏电池技术革新潮起 N型电池及大尺寸电池片迎发展机遇
钧达股份立足的技术线路及产品线均是目前的趋势线路,行业红利助力钧达股份向阳发展。
总体来看,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碳中和政策目标后,光伏产业迎来大规模扩产。2023年,硅料新增产能持续释放,硅料供给瓶颈迎来突破,硅料价格下行将带动光伏产业成本下降,刺激光伏需求进一步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仍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该行业背景催动中游光伏电池赛道的高速发展。
具体到细分行业,同样呈现高景气局势。就大尺寸电池片市场趋势来看,大尺寸电池片可以有效提高组件发电功率与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契合行业降本增效主旋律,为大势所趋。对此,东亚前海证券表示,短期内单晶高效大尺寸电池供给依然维持紧张,价格坚挺维稳可能性较大。
此外,当前光伏电池主要采用PERC技术,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逼近理论极限,未来降本空间有限,N型电池在转换效率、抗衰减性、双面率等方面全面领先P型产品,具有显著优势,因此行业内电池企业不断开展对新一代N型电池的研发探索。且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TOPCON、HJT、IBC三种不同技术路线,TOPCON技术与PERC电池生产工艺兼容性较高,初始投资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投资经济性。
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电池将会是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且,根据InfoLink的预测,预计2023年TOPCon电池市场占比将达到20%以上。
因此,2022年,率先实现N型TOPCON电池的大规模量产的钧达股份已形成先发优势,为后期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钧达股份表示,将持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及产品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产能规模持续扩张,致力成为一家聚焦太阳光能,引领能源革命的世界一流光伏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