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上门”续传承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2-11-17 20:39:24

近日,甘肃省通渭县什川镇党委书记成晓花为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送学上门”。油坊岖村老党员王富贤对青年党员寄语:“我的孙子去当兵了,这是年轻人应尽的义务。有大家,才有我们的小家。年轻人通过部队的锻炼,才能更加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资料图片)

成晓花说:“听到老党员的心声,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到使命与初心的含义,这就是宗旨与信念,这就是信仰与传承。‘送学上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团结带领全镇群众为幸福美好生活奋斗的决心。”

一次学习,一次聚力;一场宣讲,一路传声;一番话语,一片回响。

聚力:肩负一份责任使命

什川镇全体党政班子成员、机关党员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近日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部署了下一步如何全过程学习、全覆盖宣传、全方位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我们要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基础上,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采取接地气、聚民心的宣传方式,坚持不让一名党员‘缺课’,不让一名群众‘掉队’,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要紧密结合当前重点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在什川转化为生动实践。”成晓花在学习中表示。

会后,什川镇以“送学上门”、街道读报、庭院学习的方式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传声:点亮一盏前进明灯

上门送学让老党员“不缺课”。考虑部分农村老党员行动不便、不会使用手机、文化程度低等情况,镇党委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学习服务队,采取“送学上门”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资料送到老党员手中,并为老党员细心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学习宣传“不掉队”“不漏学”。

贾家坪村的老党员苏谦,行动不便,患有严重眼疾,贾家坪村第一书记马永生特地带着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报纸,上门为苏谦读报,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后,苏谦说:“我们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未来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

镇党委副书记田新利说:“通过开展‘送学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同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他们及时跟进学,紧跟新时代新思想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打通基层学习的‘最后一公里’。”

逢集日街道读报,传递党的“好声音”。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日,是什川镇街道的逢集日,这一天群众都会上街赶集。什川镇政府机关党支部36名党员化身“读报员”,上街送学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9日,正是农历十月初六,什川街道逢集日,在街道的摊点上,“读报员”身着“红马甲”,正在向赶集的群众宣读最新的报纸,重大的会议经过朴实的讲解,吸引了群众驻足聆听。

“读报员”王瀚文说:“逢集日人流大,我们为群众上街读报,结合什川镇十年来的变化发展,把党的二十大最新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精辟简练的语言,把大道理讲深、讲活、讲实,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百姓心里。”

庭院学习学出“热腾腾”的发展共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号召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近日,在什川镇泰山村的一户农家,十多名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泰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巧娜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正是深秋初冬农闲时节,什川镇组建16个宣传小分队,采取“头雁以上率下讲,包村领导集中讲、恳谈交流嵌入讲”的“三讲模式”,以学促宣,以宣促用,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更加“乡土化”、更具“接地气”、更有“农情味”。

回响:凝聚更多美好向往

“国家这十年发展迅速,我也搭上了好政策的‘东风’,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养牛现在成了我的‘生意’……”

“我入党三十年,时时刻刻感受着变化,尤其这几年下来,我确实感觉党对我们农民真的好……”

“咱们村的硬化路通了,娃娃上学方便了,用水用电方便了,方便了就感觉好……”

在学习讨论环节,在场的党员群众畅谈自己的感受,让这户庭院“热气腾腾”,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畅想着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

“我们把‘农家院子’变成‘学习园地’,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将‘新意’与‘心意’十足的宣传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理论宣讲‘对味’‘入味’,更有‘人情味’,让新思想在基层掷地有声、落地生根。”田新利说道。

聚力,传声,回响,什川镇将持续创新宣讲模式和传播路径,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拉家常”,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做到以学促思、以学促行、以学促效,坚定不移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广袤田野绘就什川镇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姚丁丁)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