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绵绵,气温转暖,谷雨节气如期而至。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春寒已过,夏季即将来临,此时,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大,人也易受湿气影响,因此要防止“湿邪”入侵。空气中的湿气容易清除,但身体中“藏匿”着的“湿气”应该要如何祛除呢?
中医认为,防“湿邪”的第一步,首先是开窗通风、多晒太阳。其次,可多食用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鲫鱼等。此外,身上湿气重的人,可通过按揉祛湿穴进行排湿、祛湿。祛湿穴,也叫作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按揉此穴位能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谷雨时节雷雨较多,而此时脾气虚弱的人就会身感疲乏、沉重并且食欲不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十五天,与脾气相通,需适当补益脾气”,浙江省名中医、浙江医院主任中药师万晓青认为,谷雨正是饮用养生茶的好时节,例如米仁山药薄荷茶,其中,米仁和山药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防止湿重困脾,而薄荷能疏肝清火,防止肝郁化火,三者搭配起来效果明显,十分适合情绪烦闷的人群,不仅能缓解四肢沉重、酸楚乏力的症状,还能提高胃口、增强食欲。
谷雨过后,下一个节气便到夏季了。那么,在炎热的夏季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养生?中医里,对于谷雨养生又有何独特的解释?
中医认为,进入谷雨时节后,人的脾胃十分旺盛,这时候进补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食用一些补益脾胃的食材。例如,香椿,作为春天菜市场里的“C位”蔬菜,其口感醇香清爽,且营养价值颇高。除此之外,乌米饭和桑葚也是绝佳的选择。乌米饭不仅补中益气,还能养肝肾。而桑葚则尤其适谷雨时节食用,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止渴、乌发明目的功效。桑葚中的硒和活性酶分别兼顾护肝和解酒两种功效,喝酒前适当食用桑葚,可以预防酒精中毒,但血糖高的人不建议食用。
当然,谷雨时节除了在吃的方面要讲究,还需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因为此时气温升高明显加快,如果运动出汗量过大、排汗过多时,人体中的水分也更容易流失,这时候,特别容易被一些疾病“盯上”,所以要进行合理且适当的补水,降低患病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喝水习惯能清除体内的积热,避免“春燥”。正确的饮水方法是:早上起来,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清洗”排空的肠胃;晚上临睡前喝一杯50~100毫升的白开水,保护血管。一天当中,也要注意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一般来说,一位中等体重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喝水1500-17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