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蝶变”大产业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2-03-18 13:16:36

时下,在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河那坡村,山桃花开,春意盎然。路边的“陇之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浆水生产线格外热闹,洗菜的、切菜的、烫菜的、发酵封装的……“一条龙”全封闭生产线实现了浆水规模化、市场化加工。

相传浆水始于秦朝末年,用芥菜、包菜、芹菜等为原料,在沸水里烫过后,配上面汤或农家传统的“浆水引子”发酵而成。家家一口浆水缸,吃浆水、浆水面、杂粮面……是北方人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习俗和养成的习惯。

河那坡村位于陇西县城郊,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大棚蔬菜产业是其主导产业,全村共有658户农户,蔬菜种植户490户,蔬菜种植面积约2800亩,是陇西的“菜篮子”。

如何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规避蔬菜价格风险,持续拓宽群众致富渠道,2021年,河那坡村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把浆水规模化、市场化是与村情实际非常契合的产业。

河那坡村通过整合废旧场地,依托2021年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利用“企业+农户”订单式新兴农业,建起了一条由企业、蔬菜种植户、务工村民共同参与的浆水产业链条。公司和158户农户签订了蔬菜种植协议,由公司提供种子,按照标准种植管理,最后统一收购。这种订单式农业不仅带动了大棚区的种植,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彻底解决了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目前,生产线有分拣、清洗、发酵、包装4个车间,15名工人。“以前到处打零工,不稳定不说,就连娃娃有时候也吃不上饭。现在孩子能接上,也不用到处找活,风不吹雨不晒,一个月还能赚2500至3000元。”李岁合因为照看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在家种地,收入很低,村里的工厂让她成为一名产业工人,这让她很是高兴。

“一年芹菜产6茬,一茬6000斤左右,一年下来估计收入超3万块,比往年要好许多。”河那坡村民郭岁锁激动不已。过去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蔬菜价格忽高忽低,很不稳定,如今,郭岁锁的两个大棚都签订了协议,既不愁蔬菜销路,又能省去自己销售的麻烦。

“自3月1日投产以来,日均线上销售5000包,线下6000包,日销售额30000元左右。”公司总经理郭亚斌说。该公司开发了芹菜、包菜,芹菜、包菜、蒲公英等系列浆水,注册商标为“陇之味”,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方式,“陇之味”浆水在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小红书、微信等平台深受客户青睐,线下在新疆、青海、兰州等地热销,刚投产销售就迎来了“开门红”。

据了解,该浆水生产线是定西市唯一一家全自动的生产线,采用国内首创发酵系统,加之自主研发的液氧恒温蔬菜系统,一条生产线两班倒每天能产3.2万多包。(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张爱平 崔翔龙)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