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公司首个陆地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甘南合作市“牧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占地面积约930,000平方米,海拔约3000米,是中国海油首个陆地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与同等规模的火电项目相比,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2万吨。
近年来中国海油在推进新能源布局上循序渐进,颇有章法,充分依托自身长板,进一步突出海洋优势,加快新能源与油气融合发展、新能源与天然气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探索制氢等储能及前沿技术,推动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首个陆地新能源为何落地甘南
据了解甘南合作市“牧光互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0兆瓦,配套建有6兆瓦/12兆瓦时储能设施。项目采用高支架设计和开放式方案,在上层空间用于光伏发电的同时,下层空间可用于放牧,实现了绿色能源与畜牧养殖的有效结合。该项目将拓宽当地农牧民的增收渠道,在促进当地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长期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以海洋能源为主业的中国海油,此次投资建设陆地光伏发电项目并非偶然。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是中国海油的对口帮扶地。在过去几年,中国海油帮助当地找到适合的农业产业藜麦种植,由中国海油公益基金会投资,完成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建设捐赠夏河甘加旅游营营地项目,帮助当地发展旅游业,完善产业帮扶链条……
▲坐落在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配餐服务分公司大院内的甘加旅游营营地项目示范展示中心
中国海油在甘肃甘南扶贫项目中,派驻了多批次干部当地挂职,也有团队亲赴当地落实扶贫项目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油加深了对当地气候、环境、资源的了解,依托自身优势和产业融合特点,落地了“牧光互补”这一陆地光伏发电项目。
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周心怀先生表示:“中国海油一直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新产业,‘牧光互补’项目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推进‘新能源 + 乡村特色产业 +N’产业融合模式,在助力公司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将有效带动业务所在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02. “海上风光”无限好
在突出自身优势的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新能源业务上,中国海油今年更有新突破。
今年5月20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直接为海上油气田群供电,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进军“绿电时代”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海油观澜号”服役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域,装机容量7.25兆瓦,由9根锚链系泊固定在水深120米的海域。其产生的绿色电力通过一条5公里长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将全部用于油田群生产用电,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5月5日,中国最大采油厂辽东作业公司下辖的绥中36-1原油终端厂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渤海油田首个兆瓦级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建成落地。绥中36-1处理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终端厂厂房屋顶及空地建设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0.935MW,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18万千瓦时绿色清洁电能。与同等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装置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6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60吨。
同时,中国海油十分重视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设计能力发展。在刚刚召开的由由中海油研究总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海油新能源的发展与转型研讨会暨2023年北京市科协院士专家科技沙龙系列活动”上,石油圈了解到,研究总院集中攻关突破海上风电与油气融合发展关键技术、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形成具有海油特色的海上风电开发技术体系和人才队伍;逐步建立完善海上CCS/CCUS核心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稳步推动一南一北两个海上规模化CCUS/CCS示范中心建设;攻关形成行业领先的碳排放源头管控技术,率先将“碳经济”纳入项目的投资决策;积极探索新型海洋能源开发关键技术,完成国内首个全海式10MW温差能电站概念方案……
未来,中国海油将进一步深耕新能源领域,积极推动海上油气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聚焦于传统能源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多能协同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践行央企责任担当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