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银金达:功能性聚酯薄膜市场占有率世界前三
河南商报| 2021-12-21 08:31:56

有这样一批企业:它们身怀绝技,解决了行业诸多技术性难题,甚至,它们手握突破“卡脖子”的“核心密码”;它们在垂直细分领域已经拥有了傲人的市场占有率……但,它们或者行事低调“隐姓埋名”,或者虽在某个行业或地域内已赫赫有名却并不为社会公众熟知。

今起,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推出《寻找河南“隐形冠军”》系列报道,向公众展现它们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需求、新动能,共同感受河南科技新生力量之美。

谁能想到,饮料瓶身上的那张薄薄的标签纸,背后竟涉及多项“卡脖子”技术。

12月15日,河南省先进膜材料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这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者——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银金达”)作为牵头单位,站到了业界聚光灯下。

事实上,这家低调的河南企业是国内功能性聚酯薄膜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前三的企业,市面上绝大多数饮料——可口可乐、达能、安慕希、娃哈哈等产品的瓶身标签都出自银金达。

神奇的“PET-G”

位于卫辉市的银金达彩印厂里,透明的薄膜卷轴正在飞速转动,激光打印仪器高频次闪动,薄膜就“变妆”成为“冰露”的瓶身标签……这里是银金达起家的地方,1995年,闫银凤在这里成立银金达彩印包装厂。当初那家小小的彩印包装厂,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集绿色功能膜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银金达品牌管理中心主任周宏涛介绍,银金达的主营产品是一种名为“PET-G”的功能性聚酯膜材料。传统的饮料瓶标签多为PVC材质,是无法与PET材质的瓶身一同回收再利用的,往往只能简单粗暴地进行焚烧或者填埋,不但污染环境,焚烧产生的二噁英还有致癌风险。而PET-G则是与瓶身同属性的物质,可以和瓶体一起进行回收,循环利用。

“颜值经济”时代,如何能让自家产品在众多竞品中最“吸睛”,企业们纷纷向瓶身设计要“别致”,朝瓶体标签要“美丽”。凭借高达80%的收缩性,PET-G膜材能够更加完美地贴合各式各样的瓶身,被专门用于乳制品瓶身标签的白色PET-G膜材还能最大程度减小紫外线对乳制品质量的损伤。

“PET-G成本略高于PVC,但PET-G优越的延展性意味着:同样重量的原料,可以制成面积更大的膜材,而且在今年PVC原料大涨的情况下,PET-G的成本甚至略低于PVC。”周宏涛解释。

从“0”到“1”的突破

目前,银金达年产值已经突破15亿元,拥有年产75000吨功能聚酯生产基地、年产70000吨功能膜材料生产基地、年产45000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供货可口可乐、安姆科、达能、统一、娃哈哈、康师傅、立白、金龙鱼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远销法国、土耳其、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在10多年前,这样的情景是银金达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PET-G膜材虽好,但在彼时的中国,聚酯薄膜和聚酯原料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制备技术和原料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企业只能通过进口获得这种定价昂贵且限量供应的新材料。

2010年,在聚酯材料领域寻求技术突破的张启纲从山东远赴河南新乡,正式成为银金达新材料的技术总监。当时的银金达已经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彩印包装企业,闫银凤正掌舵这艘大船寻求转型,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她瞅准了聚酯薄膜领域,毅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搞研发,攻破技术难题。

2013年,聚酯薄膜制备技术被攻破,银金达上线首条PET-G拉膜生产线,但新产品问世,市场推广却阻力重重。

突然降临的机会

转机来自统一集团当年力推的新品——“小茗同学”。在张启纲团队埋头搞研发的同时,安徽一家企业也称攻克了聚酯薄膜制备技术,并成为“小茗同学”瓶体标签的最大供应商。距离产品上市仅剩一个月时,这家企业的膜突然出现了问题。“小茗同学瓶体比较特殊,对膜材的收缩属性要求很高,在我们推广产品时,统一称,一个月内如果能够攻克产品难题,就让我们成为膜材的独家供应商。”张启纲回忆。

机遇砸来,挑战也至。据张启纲回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几乎不吃不喝不睡地做试验,试验完成马上生产、印刷,生产完就跑到统一的车间去做套标测试。最后一次试验,张启纲清晰地记得,银金达的高管们都在车间门外等,马路牙子上还坐着同样焦急的竞争对手公司,“我记得试验成功是在一个早上,我们兴致勃勃地从车间出来……”

随后,“小茗同学”成功上市,银金达也在业内一炮打响。

尽管聚酯薄膜制备技术攻克了,但制备膜材的原料却还是“卡脖子”。原来,制备膜材需要一种名为“CHDM(环己烷二甲醇)”的单体材料,这种材料牢牢掌握在美国伊士曼化工公司和韩国SK公司手中。2015年,银金达正式投入聚酯原料的研发,2018年,张启纲等人联合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用一种新的单体和制备工艺生产出性能更优的聚酯切片,终于走出原料窘境,这也使得聚酯膜材从最初进口时五六万元/吨降至不到两万元/吨,为众多国内企业带来福音。

从“烧钱”到“吸金”

对于银金达新材料的财务总监申鹏而言,浩浩荡荡的研发攻关工作,有着另外一个不同的视角。

产品研发是一项“烧钱”的工程,申鹏回忆,捉襟见肘是常有的事,“试验一次就得心疼一次。”

“现在腰粗了。”申鹏笑道。艰难的技术攻坚之后,银金达终于得以摘取硕果。2019年,申鹏明显感觉到银金达的财务进账有了新的飞跃,“以前最难的时候,还得出去想办法贷款,后来开始陆续有投资人主动上门‘送’钱,到现在,股权融资已经进行了几轮。”

2021年7月,其子公司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月25日,又上榜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资本闻风而动,2021年9月15日,清控金信资本正式增资入股银金达,出资一亿支持银金达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壮大。

10月16日上午,首批10个河南省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银金达牵头组建河南省先进膜材料产业研究院,这也意味着,在新材料产业,银金达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挑起打通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最后一公里”、打通“产学研”通道的“大梁”。

从开发PET改性共聚酯产业化工艺,到开发出生物全降解热收缩薄膜,再到把目光放到光电功能膜材料、特种膜材料领域,银金达将推开一扇新的大门,大门的背后,是更加广阔的未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郝瑞铃/文时硕/图)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