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进入2023年,A股上市公司回购热情高涨。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3月22日,A股市场已有85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275家公司宣布完成回购计划,共计回购金额达260.29亿元。其中,美的集团(000333.SZ)、海康威视(002415.SZ)、海尔智家(600690.SH)回购金额位列前三,分别达26.37亿元、20.43亿元和15.10亿元。排在其后的用友网络(600588.SH)、长城汽车(601633.SH)、三一重工(600031.SH)及恒瑞医药(600276.SH)等公司今年回购金额也均超过5亿元。
(资料图)
从回购目的上看,完成回购的公司中15家为市值管理,7家公司为盈利补偿,73家公司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134家公司为股权激励注销,剩下46家公司回购目的为其他。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说,回购公司股份有利于稳定和提振上市公司股价,还能增强合作伙伴对公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信心;从市场维度看,回购潮在改善市场整体流动性的同时,有时也是市场见底的信号,有助于提振投资者情绪。”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毕梦姌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其补充表示,上市公司回购公司股份也积极响应了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通过建立员工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机制,也会进一步激发公司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监管助推上市公司积极回购
公开信息显示,3月22日,共有10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其中,包括寒武纪-U(688256.SH)、常宝股份(002478.SZ)在内的4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预案,国光电器(002045.SZ)等3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奥迪威(832491.BJ)等3家公司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而在2天前,备受关注的海信家电(000921.SZ)回购案也正式宣告完成。根据当天公告,截至3月16日,公司累计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169.9989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0.86%,最高成交价为20.12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6.66元/股,成交总金额2.11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在海信家电的回购预案中,公司本计划在价格不超过17元/股,使用自有资金不低于0.9945亿元且不超过1.989亿元的情况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回购。但在预案发出后,海信家电股价一路上涨超40%至19.36元,使得公司于3月14日晚间调整回购方案,上修回购价格至不超过21元/股,回购金额不低于1.2285亿元且不超过2.457亿元。
“2022年至今A股出现了多波阶段性调整,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一些公司的股价已经严重偏离其应有价值,上市公司积极回购,一方面体现出产业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认可,有利于稳定公司股价,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助力公司实现长远发展的同时增加投资者的信心。”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对记者表示。
实际上,海信家电积极推行公司回购计划只是市场中的一个缩影,在监管层持续对A股上市公司回购条件进行优化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回购的热情也在持续高涨。
2022年10月14日,证监会就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以下简称《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回购规则》放宽了新上市公司回购实施条件,优化了禁止回购窗口期的规定,并进一步明确回购与再融资交叉时的限制区间。
对此,毕梦姌认为,《回购规则》随着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更好地顺应了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实际与公司的需求,提升了回购的制度包容性和实施便利性。另外,新的规则便于上市公司董监高依法合规交易股份,这也向市场传递了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
市值管理型回购仍存提升空间
根据Wind数据,截至3月22日,A股市场今年共有275家公司宣布完成回购计划。从行业来看,完成回购的上市公司中分属材料行业的位列首位,达到55家,占比20%;其次是资本货物行业,共有53家公司完成回购,占比19.27%;第三则是软件与服务行业,有32家公司完成回购,占比11.64%。
除此之外,“技术硬件与设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及“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三个行业中完成回购的公司也都超过20家。
与此同时,统计今年上市公司公布的回购目的还可以发现,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注销成为主流,而市值管理占比并不显著。具体数据上,完成预案的公司中48.73%都是股权激励注销,其次则是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占比26.55%,谋求市值管理的公司仅有15家,占比5.45%。
对此,毕梦姌向记者解释,《回购规则》的修订有利于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来维护企业价值。主要原因为:一是《规则》大幅提升了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计划的便利度,二是窗口期的调整会提升上市公司董监高股份交易的便利性与灵活度。正因如此,规则修订将更加有利于常态化推行回购型员工持股/股权激励,采用回购型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的比例将会上升。
“现阶段回购结构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虽然就数据表现来说,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注销占据主流,市值管理类回购偏少,但这主要是与发达国家对比得出的结论,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对比之前市场上的操作,回购策略整体是大幅增加的,当然我也认为随着市场回购行为的增加,市值管理回购行为在未来肯定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宝晓辉亦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市场上企业回购频率增加,部分公司因未在承诺期内完成回购股份计划,进而受到监管处罚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对此,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忽悠式”回购,也成为了投资者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市场现在部分企业存在的‘忽悠式’回购,建议投资者尽可能从对应公司的历史表现和基本面情况出发进行判断,如果该公司回购历史表现良好,自然就不需要太担心这个问题,而从基本面判断则是看该家公司有没有能力去实现计划,如果一个公司自身经营就存在问题,它的回购目的是通过回购操作来拉升股价,那么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就应该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宝晓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