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突破5400亿元,洛阳继续保持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位置,但其增速却稍显“低迷”,洛阳出路在哪儿?
建设影响30多个城市的万亿级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有啥支点?在2月14日落幕的洛阳市“两会”上,洛阳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洛阳继续保持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地位,但后来者“来势汹汹”
202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洛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7.1亿元,增长4.8%,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城市前45位。
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角逐,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重庆、四川、陕西、河南、湖北等中西部18个省份中,多个非省会城市今年“来势汹汹”。
从GDP总量来看,多年来,洛阳一直高居榜首,今年仍不例外。不过,随着洛阳经济“失速”,常年位居第二的湖北襄阳与洛阳的差距缩小至百亿级。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写出,支持襄阳打造中部非省会城市龙头。
陕西省榆林市在“煤超疯”的加持下,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总量达到5435.18亿元,距离洛阳只有不足12亿元。
“战况胶着”,洛阳有自身优势
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洛阳的优势明显。2017年,洛阳市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5.3∶46.9∶47.8,三产规模首次超过二产,打破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二产独大”局面。“‘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是世界公认的理想经济结构,洛阳产业结构之变具有里程碑意义。”洛阳的转变,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分评价。
再看襄阳,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集制造、物流、试验、检测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
而榆林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能成为2021年陕西经济稳增长的第一“功臣”,“煤”的贡献尤为突出——受能源储量的影响,榆林采矿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1.4%,而国际能源市场去年价格大幅上涨,原油煤炭价格均创新高,促使榆林取得了经济层面的飞跃。
在科技创新方面,洛阳实力不俗。以2020年数据为例,根据《2020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洛阳全年共申请专利15825件,授权专利11161件,技术合同成交额53.8亿元。同一年,襄阳全年专利申请总量为11406件;榆林市授权专利189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4.99亿元。
坐稳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把交椅”,洛阳有诸多政策红利
去年12月,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被纳入郑州都市圈范围,郑州都市圈从“1+4”(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扩容”到了“1+8”。
在专家看来,这次扩容,解决了潜在的郑州、洛阳两个都市圈,主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怎样协同发展的问题,也使这个都市圈体量变大、支点变多。
早在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巩固提升洛阳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位”;当年11月,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再度明确,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并首次提出“推动豫西北各市与洛阳联动发展,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此后,历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洛阳”与“副中心城市”两个关键词都会亮相,给洛阳送出的政策“大礼包”一波接一波。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给洛阳布置了重点“作业”——支持洛阳建设万亿级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在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看来,洛阳有这个实力,“洛阳的影响力不只在省内,洛阳的重工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型轴承、重型装备、矿产设备等,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
2022年,洛阳“头等大事”已定
今年,洛阳定下了年度“小目标”——GDP增长7%。202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今年重点工作时,首先提到:科学精准施策,全力稳定经济运行。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突出“项目为王”导向,以“万人助万企”激活存量,以“三个一批”扩大增量,筑牢经济稳中向好的根基。
洛阳的这种选择,在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富禄看来“非常、非常有必要”。目前,河南经济下行压力大,从三个产业来看,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来自工业,而洛阳是以工业为重点的城市,工业对其影响更为突出,通过各种方法、政策,解决工业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是洛阳最重要的事情。
文化旅游资源同样是洛阳的优势。今年,洛阳提出要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争创国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00亿元。启动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设,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实施隋唐洛阳城文旅文创主题公园等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活动,打造大谷关世界客家人寻根问祖目的地。(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记者付首鹏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