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小红薯’发展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共享发展成果!”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再次向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提起了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议。
在裴春亮眼里,红薯凭啥成了“香饽饽”?他又是缘何提出要建设河南红薯产业集群?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走进辉县市,进行了实地探访。
探访这家企业靠红薯产品一年卖出1个多亿
你吃过“嗨吃家”酸辣粉吗?在拼多多网购平台,该品牌酸辣粉的销售量位列酸辣粉类目榜首。它的生产企业,就是位于南太行山脚下的河南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靠着以红薯为原料的产品,该公司年销售额高达1.6亿元!
“辉县和卫辉的红薯不仅出粉率高,而且口感软糯,品质好!”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孝义说,尤其是南太行丘陵地带,土质多为石灰岩红黏土,土壤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红薯生长需要,产出的红薯质地坚实,含粉量极高。
九月天公司有一半的红薯都在当地采购,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实现了生产源头的可追溯。目前,“九月天”自主品牌和代加工酸辣粉销售遍布全国各个城市,产品涵盖火锅粉、螺蛳粉、拌粉等100多个品类。
经过一年的筹备,占地2000亩的“裴寨乡村振兴产业园”已破土动工,年内将完成8座标准厂房建设,承接企业入驻。九月天公司的红薯食品产业园也在其中,将配备冷库、加工车间、仓库、员工宿舍等设施,可容纳2000人就业,纳税8000万元。
九月天公司还将与四川小龙坎火锅集团合作,筹建小龙坎河南超级工厂,计划借助小龙坎全球1000多家门店和成熟的商超快销渠道,实现红薯酸辣粉及火锅配菜销售快速增长,超级工厂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
建议延长红薯产业链让农民共享增值收益
“在红薯主产区,薯农种植红薯成本约700元/亩,应季鲜食红薯售价大约1元/公斤,每亩按产量较低水平2500公斤计算,纯收入1800元/亩。”裴春亮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红薯经贮藏错季销售可达2元/公斤以上,纯收入4300元/亩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每5公斤红薯可制得1公斤红薯淀粉,可加工出12碗酸辣粉,市值96元,其增值幅度达20倍,带动了种植、加工、调味品、包装印刷业、运输业乃至电商零售业的发展。
“红薯浑身都是宝,既可从红薯中提取淀粉,还可从薯渣中提取膳食纤维,从废水中提取蛋白粉等。”裴春亮认为,红薯深加工仍是红薯产业发展的短板,亟须把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收益留在乡村,以此推动乡村振兴。
他建议,要补链强链,在红薯产地尽快建设规模化红薯淀粉精深加工生产线。应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尽快建设日产1000吨以上的淀粉生产线,发展精深加工,促进红薯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促进红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应建立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通过金融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让农民从农业提质增效中获得收益,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
探讨选育优质新品种建设红薯育苗基地
河南红薯究竟有多强?南太行山的红薯究竟有多好?育种专家、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欧行奇称,红薯是我国主要杂粮作物之一,相关产业链产品多达30多种。河南省的红薯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特别是南太行丘陵区,更能发挥红薯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势,产量高、效益好。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红薯耐旱、产量高,在南太行山的丘陵地带,曾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困难时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续命饭”。
南太行的红薯虽好,但也面临着品种更新迭代、提升种苗质量及优化栽培技术的重大挑战。品种的差异、栽培技术的不同,决定了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我们过去的需求是‘吃得饱’,现在提出要‘吃得好’,怎样才能‘吃得好’?选育优质红薯品种是关键。”欧行奇说。
“要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裴春亮建议,要立足红薯主产区,依托科研院所,结合龙头企业,从育种技术、加工技术和薯类培训推广三方面入手,支持河南建设国家级薯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红薯育、繁、加工和推广技术体系,促进红薯产业健康发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裴春亮认为,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专用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建设优质红薯育苗基地。还要大力开展农民培训,示范推广新品种栽培技术,扩大良种繁育面积,进而提升红薯产品质量。(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实习生金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