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11月11日还有半个多月,但今年的“双十一”电商大战,早已如火如荼展开:时间提前“不熬夜”、“一键保价”鼓励早买、直播火爆各种“百亿生意”、快递提速最快可达“分钟级”……为了今年的“双十一”,各大平台已使出了浑身解数。
自去年便开始“不熬夜”的京东,今年也延续相同模式,要“给生活多点实在”,其在10月24日晚8点启动了“11.11全球热爱季”活动;天猫今年也开始帮大家“告别熬夜”,将“双十一”活动定于10月24日晚8点开始;拼多多则在10月20日便早早开启了活动,相比其他两大平台提前了4天。
不少网友吐槽自己身份再次“升级”,从“剁手人”、“定金人”一路升级成了“晚八人”。那么,今年的“晚八人”,可以选择的优惠与服务也在随之升级吗?
预售火爆“一键保价”受关注
“今年本来是什么都没准备买的,结果活动开了还是觉得‘真香’,尤其是气氛到位了。”平时买东西相对“佛系”的小月,很兴奋地对金融投资报记者说。
在具体玩法上,往年常见的红包、满减等优惠,依然被各大平台沿用,不过各大平台都不约而同减少了以往备受诟病的“数学题”,改为以简单明了的集体打折、全场满减等为主。
如天猫就推出了全场跨店每满300减50、88VIP会员领大额券等优惠;京东则推出跨店每满299减50、每满1000减100等活动;此外,拼多多也给出每满300减50的大促优惠,并表示“上不封顶”。
前两年的“定金人”、“尾款人”的预售模式,今年依然受到了大量关注。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10月24日晚8点-12点的4个小时里,天猫预售淘宝直播即产生了130个预售金额破千万的直播间。
京东的预售模式和天猫类似,也是“先定金后尾款”,不过早在20日晚8点便已开启,且全国超200个城市参与预售,物流更是绝对优势,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到最快分钟级的收货体验。
拼多多则表示,继续秉承不预售,无尾款的直接补贴政策,以提供“简单实惠的购物体验”。
不过,或许是关注到之前不少网友“早买早享受,但没晚买便宜”等吐槽,今年推出预售的平台都在“保价”、“一键退差价”等功能上下起了功夫。其中,京东的价保服务在去年便深受消费者好评,今年京东也为超5亿种商品提供了“30天价保”,付款后可自当日起30天内任意时间进行“一键价保”,且在价保周期内可以多次申请,部分产品还有“1.2倍退差价”等活动。
“小功能”更多 公益属性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各大平台的一系列“小功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
如天猫推出的“多地址下单”功能,支付一个订单就能将商品寄送到不同的地址,消费者凑单将可以更加方便;京东则以“给生活多点实在”为主题,推出和升级了大量服务,诸如京东快递物流“全额保”、京东国际“正品鉴别”、京东超市全生鲜“优鲜赔”、“尿裤尺码随心换”等。
不过,更多“小功能”中蕴含的公益属性,也在各大平台的不断加码中逐渐突显。
举例来说,随着“双碳”战略的全力推进,绿色低碳成为今年“双十一”各大平台活动中的一大重点。其中,京东“青绿计划”再度升级,将联合品牌带来超300万款绿色商品,购买相关商品还可获得“碳能量”,可用于兑好礼;天猫也全面升级绿色会场,将提供更多绿色、低碳商品,且消费者可开启88碳账户,方便、有趣地参与到减碳当中。
同时,助农产品也是今年“双十一”活动中各大平台发力的一大重点。拼多多对高科技农产品给予了较大的流量倾斜,并通过百亿补贴等举措让产品更有优势;天猫也发出“农货多一件”倡议,希望每个淘宝直播间都能帮乡村多带一份农产品,让更多田间地头的蔬菜水果售出;京东则宣布将上线30万款高品质农特好物,覆盖全国超2000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
此外,还有不少平台在“助老”、“助实体”等方面发力,也令今年“双十一”的公益属性愈加突显。
“反套路”成消费者必然选择
虽然各个平台、商家都在逐渐简化活动难度,告别之前各种“计算题”的复杂局面,但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消费者在优惠活动中想真正得到满意的实惠,还需要注意各种细节。
近日,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费提醒消费者,面对商家“优惠、买一送一、清仓、返券”等促销打折活动诱惑时,应保持头脑清醒,货比三家。要仔细阅读商场促销活动的具体规则、时限等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购买,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做到明白、理性消费;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详细查看产品说明书、销售授权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对打折商品或赠品也要当面查验质量。
事实上,经历了多年来各种“活动”、“套路”的洗礼,参与“双十一”的消费者已愈加冷静;再加上相关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同时线上线下的结合愈加紧密,几大线上平台早已不是“双十一”的唯一选择,消费者可以拥有线上线下更多选择,并且更加轻松地进行“货比三家”。
“以往‘双十一’我都是先把购物车里几千元的东西买了,冷静下来后再慢慢退。”从没缺席过“双十一”的柠檬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今年线下商场各个品牌陆续展开活动,有些优惠力度还十分给力,我准备先对比一遍,然后再出手囤货。”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像之前的各种“奥数题”,各种“先涨后降”的套路,着实浇灭了不少人的购买热情,再加上往年过度购买后接连“吃土”的后续体验,也令不少消费者逐渐从单纯的追逐流量“上头”就买,变得更为看重实际优惠与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平台愈加看重“减少套路”、“更多真诚”,不单是吸引更多“剁手人”参与活动的宣传策略,也是越来越多“吃土人”在消费愈加理性的环境下,平台必然进行的市场选择。
那么,今年“双十一”,你会选择如何“买买买”呢?(本报记者 陈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