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长椅上沐浴阳光,享城市之静、听自然之音——一座座口袋公园的建成,藏着一城春色。上海正发力公园城市建设,到“十四五”末将拥有千座公园,而口袋公园就好比精巧的“城市插画”,正沿着城市肌理从中心向外扩散,拂过街角、水边、林间,夯实生态基础,照亮宜居梦想。
透过千姿百态的口袋公园,不难窥探到一个现象——如今的上海,口袋公园不仅是中心城区的标配,在郊区的推进热度也不断升温。过去一年,上海城乡公园名录新增64座口袋公园,郊区坐拥其中20座左右,松江、奉贤、金山等区至少增加3座。而在2020年,郊区增加约9座口袋公园,集中在崇明、青浦等个别区。从类型上看,郊区更倾向于建设面积更大的社区公园。但与前几年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覆盖面上,如今的口袋公园在加速融入郊区生活。
口袋公园是附近居民的“公共客厅”
老水厂花园、民乐花园、人乐花园,这三座口袋公园在去年被纳入上海公园名录。它们都坐落于松江区,且彼此之间最长距离仅2.7公里。它们因需求而诞生,即便如此“亲近”,风格特色也各不相同。
松江区中山东路普照路东北角上的老水厂花园,毗邻建成于1962年的松江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公园设计和纪念老水厂发展历程联系起来,融入水文化元素。入口处,“老水厂花园”标识就是一个艺术品,艺术镂空网格内填充着蓝色“水滴”;步道上,鲜绿色的水晶样陶瓷颗粒绵延成一道道“清波”。凡此种种,让人迅速捕捉到公园的文化意象。在绿意与花香间,一条蓝色健身步道蜿蜒其中,直达通坡塘畔,可供市民近距离欣赏滨河景观,沿途还标记着水厂各个年份的日供水量,展示水厂的发展历程。这里,廊架、座椅、路灯、公厕一应俱全,给过往市民提供方便。
民乐花园地处西林北路荣乐中路东北角,周边业态丰富,既有商业综合体,又紧邻有轨电车等交通枢纽,为行人提供休憩之所,也为临近住宅区隔绝尘嚣。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该园以玉兰花为主题,通过一条曲折的园路来打开绿地空间,并配以广场、座椅等。
人乐花园被小学、幼儿园和住宅建筑围合,是附近居民的“公共客厅”。公园以水为核,景石堆叠,绿篱围合。在功能上,花园设计了若干分区,如游乐休闲区、疏林草地区、健身群乐区等。从早到晚,这处小园一直弥漫着烟火气。一家老小在木栈道上散步,爷叔们围在小桌前“排兵布阵”,阿姨们怀抱孩童,尽享天伦。欢声笑语充满在这个老城区的新花园中。
凸显城市绿化建设向生态园林建设转型
什么是口袋公园?根据《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它是指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民区等已建成的,具有景观赏识、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彰显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的小型绿地。
口袋公园选址不同,面积要求也各异。原则上,内环线以内的口袋公园面积应大于1000平方米,内外环之间及“五个新城”的口袋公园面积应大于2000平方米,外环线外的口袋公园面积应大于3000平方米,最大不超过8000平方米。
郊区口袋公园为何逐渐增多?专家表示,从建设特性来说,与传统公园相比,口袋公园建设没有固定模型,重要的是与当地居民需求、周边环境相匹配。比如,在人流密集的交通站点、停车场或广场附近,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可起到疏导交通、分散人流、引导绿色出行的效用;建在居民小区附近,通过简单的功能分区,布置不同设施,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建在办公楼附近,作为商业工作区中的绿色纽带,可营造舒适环境以缓和紧张的办公氛围。具体实施中,口袋公园既注重公益性、向居民免费开放,又体现亲民性、让居民乐意进来。
如今的上海郊区已成为一片发展的热土,随着人口的导入,口袋公园作为“生活圈”中的重要组成,在郊区化解了公共空间供需的矛盾,补齐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块短板,公园虽小,意义却大,反映了城市绿化建设向生态园林建设转型的理念,在满足市民“公园自由”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
另一方面,上海城乡公园体系中,口袋公园的就近服务功能被强化了。借助公园里四通八达的路网,市民可以从不同入口直接穿越公园抵达其他目的地。简言之,这些小而美的公园不求气势和规模,只求共享和可达。郊区现存较多拆违腾退的空间,以口袋公园之力点化,把过去封闭的空间和绿地打开,发挥的作用将非常大。
先让群众“点菜”,才能收获“点赞”
便捷、灵活、微小、离散,小小的口袋公园就像城市绿色网络中的“穴位”,可以活化原来一些业已堵塞的“动脉”,进而激活城市有机体。今年,上海计划新建公园120座,其中,口袋公园将占半数,郊区建设体现高热力值。
当然,公园建设不是简单追求数量规模。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刘悦来认为,口袋公园看起来普遍从边角料地块演变而来,但彰显了城市的温度与内涵。如何把这些散落在城市空间中的“美”建设好、维护好,是对相关部门做好精细化治理的一大考验。
首先,城市建设的第一标尺是人。先让群众“点菜”,才能赢得群众“点赞”。坚持开门办公园,政府、社区、规划师、居民等要齐心协力,使其成为城市微更新、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触媒”。
其次,谨防公园易建难管,后期管理维护面临更大挑战。如果管理不善、配套不注意细节,设施损坏后又不能及时修复,就无法满足市民通达、方便的需求。因此,对待公园也要像呵护孩子一样,建好之后更要“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