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收藏级设计”:掀起艺术化生活方式新风尚
文汇报| 2022-02-14 10:47:57

最近,“收藏级设计”在这个冬季的上海燃起“一把火”:短短数月内,全球知名收藏设计艺博会“设计迈阿密”亚洲首展开进外滩源壹号;眼镜蛇画廊、凹空间、Galley Sohe等引人瞩目的“收藏级设计”艺廊纷纷落户上海;西岸艺博会、ART021上,设计板块比重大大加强;设计与艺术博物馆Yuan museum即将于松江揭面……上海正渐成“收藏级设计”大本营。

“收藏级设计”,一头连着艺术,一头连着生活,兼具原创性与实用性。它的燎原之势,预示着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艺术市场正在创造可期的新增量,指向更广阔的消费圈层,同时也呼应着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对于品质生活、家居美学的进一步追求,指向艺术的本义——点亮生活。

“收藏级设计”在上海形成热点,掀起艺术化生活方式新风尚

藏身于外滩百年建筑沙美大楼的眼镜蛇画廊,自揭幕以来持续刷屏社交网络。包豪斯风格的钢琴、宛如台灯的复古边柜等与所处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混搭出一种奇异张力,每个角落都耐人寻味。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挖掘创作背后的故事,成为这家艺廊选择作品时的一大重要线索。余姚路上一座纯白的“方盒子”里,坐落着前段时间新鲜启幕的凹空间。展品隐于磨砂玻璃背后,透出神秘的轮廓。步入敞阔的主厅,依次与仙人掌造型的立灯、模拟植物生长的几案、形如草书的椅子等邂逅,对材料的探索、制造工艺的挑战等,很让人对这家艺廊着迷。Yuan museum即将开在松江一幢有着中式审美的当代建筑里,梳理东方生活美学脉络,在生活作息里、文化根脉中寻找创意的源泉。

最近在上海越来越多出现的这一类艺术空间,风格各不相同,主打的却可被统称为“收藏级设计”。其展品像家具,又像雕塑艺术品,多元且无法被定义,平衡着观念、功能、美感、体验等方面,往往限量发行。在凹空间画廊主王愚看来,“收藏级设计”作品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和体验联系紧密。收藏家开始购藏这类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点亮生活,而生活的大门,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基于这一功能性艺术品的特性,眼镜蛇画廊创始人之一卢方园向记者坦言,希望选择的作品在保证其呈现方式足以支撑观念表达的前提下,能与观众或藏家产生深入的交流,乃至唤起他们对美的隽永的感受。她认为通过人与物的双向互动,观众或藏家会逐渐生发出关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观点。

市场有着灵敏的触角。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举办期间,设计占据的分量不容忽视——前有设计风向标“设计迈阿密”选择从上海登陆亚洲,带来全球34家顶尖参展商的“收藏级设计”作品,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后有设计单元在2021年西岸艺博会中进一步扩容,首次增设的穹顶艺术中心展区几乎专为这一单元而辟,分享艺术化生活方式的新风尚,贡献了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体验。在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看来,“收藏级设计”市场蕴藏着不可限量的潜力,尤当中国现在进入到个性化消费和以年轻人为消费主力的消费结构当中。“这类作品具有艺术的原创性、独特性,又比纯粹的艺术品多了生活功用,价格也相对亲民。它上可定价至接近艺术作品,下可作为艺术衍生品和设计作品来销售,消费链较长,消费场景也很多元。”

“收藏级设计”在上海的汇流,折射的正是上海的艺术集聚效应

在业内看来,上海渐成“收藏级设计”大本营不是偶然。这座城市的土壤中有诸多因子与这一兼容艺术与生活的品类天然“适配”。艺术评论家、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指出,这首先与近年来上海日益确认的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地位紧密相连。设计与艺术不分家,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收藏级设计”在上海的汇流折射的正是上海的艺术集聚效应。其次,“收藏级设计”以其颇具艺术感的实用性与上海这座城市越来越多又各美其美的高品质空间相当搭调,无论商业办公空间,咖啡店、书店等第三空间,还是居家空间。此外,对于“收藏级设计”的青睐,是随社会文化发展注重品质生活的必然趋势,彰显出一种领先的生活价值观,培育着独特的审美品位。

诚然,当“收藏级设计”正在形成全球艺术潮流,对于这一品类的接受度多少反映了申城藏家们的国际化视野。Yuan museum馆长宋涛向记者补充道,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在中国古代传统中便有迹可循。中国古代手工艺发达,大漆、陶瓷、金工、玻璃等众多材质都曾用以赋能生活,指向一种精致、典雅的生活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文房用品,很多物件都是既实用又有艺术感的。而上海地处历来讲究文人风雅的江南,继承这样的文脉是自然而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收藏级设计”,其令人憧憬之处不仅仅在于消费端,还有生产端。金江波告诉记者,“收藏级设计”作品的作者多为中青年艺术家或设计师,他们有些具有丰富的海外学习生活经历,善于把握国际流行的艺术语言,融会贯通文化差异,呈现出一种新的设计趋势、风向,前卫先锋,打破边界。他认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样一股力量能够带动中高端原创设计的交流,为本土设计人才的培育搭建舞台,也能够引领生活潮流、艺术消费场景。也有学者指出,百余年来,上海设计始终勇立潮头,并且与生活方式形影相随,满足着人们超越生活表象、对精神感官的多重享受。如今上海正在奋力迈向世界设计之都,有望在“收藏级设计”领域贡献更多来自本土的“源动力”。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