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近视人数超过6亿人,其中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青少年近视率与近视人口居世界第一。另外,我国还大概有1000万青光眼、600万白内障以及1160万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
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由于眼科疾病往往病种相对小、药占比较低,门槛相对较低,且受益于术式的发展,眼科服务易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推广,更适于民营资本进入;加上验光配镜、近视手术本就不纳入医保,对于消费者与公立医院的吸引力均较小,直接催化了人才和消费者的外流,愈发驱使了其流出院外的趋势。
眼科行业无疑坐拥着黄金赛道。不愿让“心灵的窗户”蒙上一层纱的消费者们,已撑起了超过1500亿元的眼科市场,也催生了市值破千亿的爱尔眼科,其市盈率更是一度超过百倍。
在市场飞速扩容、资本追逐之下,2021年以来,多家民营眼科医院发起上市冲刺,作为区域领先者的何氏眼科,定于3月10日开启申购,距离正式登陆创业板近在咫尺。考虑到所处赛道的坡长雪厚,以及何氏眼科稳健经营的基本面,其上市后的想象空间或许不容小觑。
辽宁民营眼科医院龙头
扎根优势区域 业绩快速扩容
何氏眼科创始人何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攻读眼科博士学位的公派留学生,相较于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等同业企业创始人的商人背景,何伟属于同业少有的专家型创业者。早年何伟在东北参加义诊,发现对于贫困家庭而言,优质眼科服务远非触手可及,从而创办了致力于防盲治盲的何氏眼科,这也为公司注入了异于同业的基因。
这直接体现在公司的区域布局上。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何氏眼科拥有90家医疗机构,其中九成位于辽宁省。相比同业而言,何氏眼科的区域深耕能力非常强。根据何氏眼科招股书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公司来自辽宁省的眼科诊疗和视光服务收入为7.33亿元,占辽宁省眼科诊疗和视光服务市场比例为11.10%。
图1:何氏眼科医疗机构布局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可以说,何氏眼科这个品牌在辽宁家喻户晓。截至2021年上半年底,何氏眼科在辽宁拥有81家眼保健服务机构,大到眼科医院,小到配镜中心,实现了辽宁省14个地级市全覆盖;2020年,仅前三大医院就为2.8万人做了眼科手术,接受了约42.79万人次就诊,为17.43万人配了眼镜。
这其中,何氏眼科最大单体医院位于沈阳,是享誉当地甚至全国的民营眼科医院。据了解,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国家卫健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国际眼科理事会眼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显示,沈阳何氏是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东北地区眼科声誉排行榜惟一上榜的民营眼科医院。
基于专业性,沈阳何氏白内障手术量连续多年在东北地区位列前茅,为公司贡献的营收规模也不断提升,至2020年实现营收3.05亿元,2021年上半年则达到了1.61亿元。与此同时,大连何氏、葫芦岛何氏等众多医疗机构的盈利能力也不断释放,带动公司近五年营收、净利复合增速分别约19%、17%,至2021年末达到约9.62亿元、0.86亿元,呈较快增长态势。
不止于此,何氏眼科正在稳步推进全国化,目前在辽宁省外开设了9家医疗机构,尽管在短期内对公司盈利造成了压制,但这属于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的普遍经营特点,其经过培育期后,长期有望为公司带来可观业绩增长。
尤其对于北京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而言,这是公司布局全国、打造北京首都连锁医院的重要节点。根据规划,项目正常运营后,预测能够形成屈光不正手术(包括全飞秒、半飞秒、全激光和ICL)925例/年,高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92例/年,验光配镜量1,338副/年,硬镜角膜塑形镜验配量973副/年的业务规模。由此可见,该项目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实现战略布局以及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均值得期待。
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已成型
屈光不正相关业务增速值得期待
服务类企业都存在服务半径问题,而熟悉眼科行业的人会知道,眼科医疗服务又不同于餐饮、超市、酒店等普通连锁服务,患者医疗需求有缓有急,且会发生动态变化;不同医疗服务的技术难度也有高有低,而患者可能会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流动就医。这也是为何爱尔眼科“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市级医院”的三级连锁受到市场青睐。
实际上,何氏眼科也早早就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通过诊所、中型及大型眼科医院进行业务布局,建立了通畅的优质医疗资源及患者的流通机制。该模式下,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患者可以转诊到上级医院或得到专家会诊,意味着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优化了医护人员、诊疗设备的资源配置,还壮大了品牌势能、触及了更多患者。如此布局,正是对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资源“全国分散、地区集中”市场格局的良好适应。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何氏眼科拥有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而初级、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分别为55家、32家,类似于金字塔型的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已成型。
这样贴近基层的布局不仅有利于早期重大致盲眼病的介入,更重要的是,随着近视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让何氏眼科触及到防治近视的巨大市场。也因此,何氏眼科的主营业务收入中,视光服务占比已经增长至33%左右,加上屈光不正手术诊疗业务,屈光不正相关业务占比已超过公司收入的五成以上,较同业企业更高。
数据来源:各公司招股书、年报
锚定这片蓝海市场,本次IPO募集资金中,何氏眼科就拟将2.35亿元资金用于在20个城市新建67家视光中心门店,正常运行后,预计年利润总额为4401.34万元。也就是说,公司屈光不正业务占比有望继续提升,甚至可能提升至40%以上,无疑将带动整体业绩的快速增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何氏眼科来说,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配镜矫正,毛利率都在50%以上,较传统的白内障诊疗、玻璃体视网膜诊疗高出10余个百分点,屈光业务显然更有利可图,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就行业而言,考虑到疫情之下,我国近视发生率继续快速提高,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存在巨大的视功能训练、验光配镜等近视防控和屈光手术的市场空间。这也就意味着,何氏眼科的下沉布局具有显著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抬升其估值水平。
稳健经营能力突出
上市迎来增长机遇
尽管眼科赛道前景靓丽,但由于其连锁服务的特性,早期医院建设、市场开拓对于资金需求较高。而如果缺少稳定的融资渠道,中小型民营医院往往可能面临现金流较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这也是一众眼科医院经历疫情冲击后,选择上市融资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何氏眼科而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初期,就得到了国资委控股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控股的机器人公司等的入股,其后,股东名单里又逐渐新增了央企扶贫基金、华大基因等,阵容可谓不俗。
由“国家队”和大型企业组成的股东阵容,加上公司稳定的基本面,为何氏眼科稳定了资金面。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何氏眼科账面货币资金6.13亿元,未分配利润为3.23亿元,净资产达9.63亿元。而多年以来,公司负债多保持在2亿元以下,2017-2020年合并资产负债率均在13%以下,显著低于同业公司20%以上、甚至40%以上的负债水平。
《红周刊》还观察到,何氏眼科运用本次IPO募集资金投入的北京、重庆新设医院项目,单体医院投资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也就是说,公司向外扩建眼科医院的速度并不激进,业务进度显得更稳健。另外,报告期内处在扩张未盈利期的单体医院亏损金额均低于700万元,可见该公司控制亏损的能力较同业更强。
不过,考虑到何氏眼科的资本面较为健康,加之登陆资本市场拓展了更宽的融资渠道,公司或有着相对更大的自由空间可进行扩张。根据招股书,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合并负债率提升至27.57%,如此负债率并不高,但或许意味着公司把握上市节点,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正在开启新的扩张周期。
这的确正在为公司的持续业绩释放蓄能。何氏眼科初步预计,2022年1-3月可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至2.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0%至27.8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190.91万元至3526.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6%至26.18%。拉长时间线来看,如此增长前景仍有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