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公告截图
太极集团(600129)又陷“质量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8月29日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20 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2年第39号)》(下称:通告),其中太极集团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批号:2021013,2021046)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8月30日,南充制药对上述批号产品全部召回。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31日收盘,太极集团股价下跌2.83% ,报 26.07 元/股 ,总 市 值145.18亿元,相较前一交易日,其市值缩水近4亿元。
召回15677盒藿香正气水
通告中涉及品种多达7个,来自10家生产企业的20个批次。其中,除了南充制药外,四川天府康达药业集团府庆制药有限公司的藿香正气水抽检结果也显示甲醇量不符合规定。
8月30日,太极集团公告称,本着对消费者尽责的原则,南充制药对上述批号产品未销售部分15677盒按程序全部召回,太极集团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真诚致歉。
值得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剂型较多,医院端常用剂型为软胶囊和合剂,零售端则为合剂、酊剂和滴丸剂。而所谓的“开车也能喝”的藿香正气液为合剂不含酒精,此次涉事的藿香正气水为酊剂,含有40%-50%的酒精。据悉,甲醇量反映的是酒剂或酊剂等含乙醇制剂中可能由乙醇带来的甲醇的含量。《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除了另有规定外,供试液甲醇量不得过0.05%(ml/ml)。
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一般在食品中,可能会存在有酒精饮品掺假的情况,就是用甲醇代替乙醇,或导致食品中毒。甲醇超标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比较典型的严重危害是导致失明。
太极集团表示,目前藿香正气水在公司及下属企业中,只有南充制药生产销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南充制药生产的藿香正气水销售收入为665万元,占太极集团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0.05%;此次事件涉及的产品销售收入约2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极小,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一个月以来,太极集团旗下公司生产药品第二次被通报检测不合格。7月29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抽查检验信息显示,太极集团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批号:201103)有关物质检测不合格。
“神仙配方”一度爆红
作为知名OTC品类,藿香正气长期以来在零售渠道富有竞争力。中康CHIS开思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藿香正气在市场销售额合计约为24.73亿元,位居零售渠道感冒清热类药物第2位。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显示,藿香正气的成分包括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有解暑去湿、和胃止呕、芳香化浊等功效,号称中成药“神仙配方”,在今年持续高温天气下迅速走红,近日还刮起一股“藿香正气冰中式”的风潮。
所谓“藿香正气冰中式”,实际上就是将藿香正气液加入有冰块的水中,类似于美式咖啡,只是将咖啡换成了藿香正气水。更有甚者,直接将藿香正气液加入冰美式中,以期将咖啡与藿香正气液的味道中和,同时达到醒脑与清热的作用。“配方”爆红后,引来网友争相模仿,甚至将“藿香正气冰中式”称为2022年夏日最佳限定饮品。
太极集团在藿香正气市场呈一家独大之势,拥有绝对话语权。中康CHIS 开思系统数据显示,太极集团在2021年市场占有率高达58%,尤其是在零售渠道合剂占比更是高达92%,
靠着这股“妖风”,虽然此次“出事”的藿香正气水被召回,但相比该类较小的销售份额,真正作为太极集团的核心产品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已大卖近10亿元。太极集团2022年半年报显示,藿香正气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79%,占当期该公司45.49亿元医药工业总收入的21.9%。
大单品撑起的太极
8月25日晚间,太极集团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业绩创新高。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5亿元,同比增长11.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61.4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9亿元,增幅112.48%,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从品类来看,抗感染药(益保世灵为代表)、呼吸系统(急支糖浆为代表)、消化系统(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代表)、神经系统(思为普、美菲康为代表)四大核心品类实现收入分别为9.48亿元、7.86亿元、12.04亿元、6.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27%、70.97%、66.07%、37.77%。
据太极集团披露,在2021年度中国非处方药产品排名中,藿香正气口服液获“中成药·感冒暑湿类”第一名和“2021年度中国非处方药黄金大单品”称号。
实际上,藿香正气口服液绝对算得上是“王牌单品”,若只依靠核心产品带动其他产品销量,这条路绝非长久之计。
太极集团官网显示,公司为“世界500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之一。拥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两大研发机构,另有以川渝为主阵地的3000多家连锁药房,业务涵盖医药研发、工业生产、医药商业、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员工有1.4万人。
不过,近年来太极集团产品问题不断、非议颇多,让“老字号”招牌蒙尘。2016年“小儿咳喘灵颗粒”被抽检后被认定为劣药;同年,橘红丸再被检出较高硫磺含量;2017年,“龙胆泻肝片”被抽检为不合格产品;2020年,“通宣理肺丸”被抽检为不合格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家营收超百亿的制药企业,屡屡登上质量黑榜或与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少有直接关系。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下半年,公司应致力于加强品牌建设、持续优化品类、拓展销售渠道在品类优化方面,完善补充品种,着力抓好独家产品、特色高毛利产品销售,降低产品结构性风险;有针对性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人群提供太极全品种解决方案,打造特色品类;完成年度规划新品种上市,增补新品规补位新渠道;试点心脑血管治疗领域产品的品类组合营销模式。(本报记者 贺梦璐)